微軟和蘋果之間的競爭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今天。無論是PC與Mac,還是Windows與macOS,亦或是iPad與Surface.....
在過去一段時間里,蘋果一直都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2018年,蘋果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市值達到萬億美元的公司,兩年后的2020年,也就是微軟上一次超過蘋果的那一年,又成為第一家市值達到2萬億美元的公司。
然而,在10月29日美股收盤時,微軟股價上漲2.24%,市值接近2.49萬億美元,而蘋果股價下跌1.82%,市值約為2.476萬億美元。時隔一年多的時間,微軟市值超越蘋果,再次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
那么,微軟市值再次超越蘋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商業模式大不相同
首先,從商業模式上來看,盡管蘋果公司和微軟公司在計算軟件、硬件、操作系統、移動設備、廣告、應用程序等眾多子行業中展開競爭,但兩家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史蒂夫·喬布斯的控制欲,讓蘋果產品深深打上其個人烙印。1997年,喬布斯重返公司后,推出了多款成功的產品,例如iPod、iPhone和iPad,這從最基礎的角度改變了PC、消費電子和數字媒體行業,使蘋果在硬件銷售和高端設備方面輕而易舉地擊敗了競爭對手。
研究報告指出,iPhone一直是蘋果最重要的收益來源,其整體利潤率遠超所有安卓手機總和,自從前任首席執行官去世、由蒂姆·庫克接任以來,對蘋果的業務進行了積極拓展,通過企業創造出的巨大商業價值,并將蘋果股價推至歷史高點。
再來看微軟,多年來,微軟憑借其?Windows軟件主宰了計算機行業。在谷歌網絡瀏覽器開始主導市場之前,微軟免費贈送IE瀏覽器,侵蝕了網景和其他類似公司的市場份額。
過去,微軟的收入模式只依賴于少數幾個關鍵優勢。其中就包括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和Microsoft?Office套件所收取的許可費。
微軟在2014年4月公布了一個新的愿景,立即將重點轉移到使Windows軟件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更兼容上。微軟也有一些成功的產品,以微軟Surface和Surface?Pro為重點,與iPad等蘋果設備展開了較量。
不過,在前進的道路上,微軟意識到,在這個替代品不斷涌現的時代,付費軟件更難銷售。此外,平板電腦和手機正在取代個人電腦。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宣布了一種更新的商業模式,強調產品集成、“免費增值”軟件包,并專注于云計算業務,這在微軟之后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云計算風頭正勁
目前,微軟將其營業收入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生產力和業務流程、智能云和更多個人計算。
近兩年,云計算市場發展勢頭強勁,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證明了云計算的價值。云服務商在幫助企業更快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的同時,也促使了其自身云服務板塊營收得到強勁增長。
據悉,微軟2022年第一季度(截至2021年9月30日為止)營收為453.17億美元,同比增長22%;凈利潤為205.05億美元,同比增長48%,這是該公司自2018年以來最快的增長。
Gartner分析師Mikako?Kitagawa表示:“微軟成功的很大一部分歸功于其專注于云業務,與其他業務部門相比,這增加了收入份額。”
芯片短缺陰霾持續籠罩
與微軟不同的是,蘋果公司的營業收入主要來于智能移動產品。
然而,由于全球芯片短缺,使得制造蘋果產品變得越來越困難。造成短缺的因素包括過去兩年5G網絡的興起,導致對芯片需求的不斷上升。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由于在家工作的員工需要更多的網絡攝像頭和筆記本電腦,加上芯片生產工廠關閉導致供應下降,過去一年半對這些類型的芯片的需求也在普遍增加。
據報道,蘋果部分MacBook和iPad產品的生產已經推遲。此外,還有消息稱,蘋果公司或將下調iPhone的產量目標,預計iPhone13系列手機將減產1000萬部。
10月29日凌晨,蘋果公司發布了2021年度第四財季(截至2021年9月25日為止)財報,財報顯示,該公司第四財季總營收為833.60億,與上年同期的646.98億美元相比增長29%,市場預期是851億美元。蘋果CEO蒂姆·庫克表示,供應鏈問題使蘋果損失了60億美元,供應受限問題因芯片短缺、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而加劇。
寫在最后:
自從提出“移動優先、云優先”戰略以來,微軟及時調轉方向,朝著多元化業務發展,到目前為止,該公司的努力已經得到了回報。而蘋果仍然是一個以硬件為中心的供應商,并且受到當前半導體短缺的影響。因此,該公司目前的表現并沒有發揮其全部潛力。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