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門之Oracle 11g部署
Oracle Database,又名Oracle RDBMS,或簡稱Oracle。是甲骨文公司的一款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它是在數據庫領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的產品。可以說Oracle數據庫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系統可移植性好、使用方便、功能強,適用于各類大、中、小、微機環境。它是一種高效率、可靠性好的、適應高吞吐量的數據庫方案。
目前Oracle數據庫最新版本為Oracle Database 19c,但是在日常的運維工作中大家也注意到了一點:那就是目前很多公司還是使用的 oracle 11G 版本 ,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11g的部署方法(部署過程中涉及到了安裝包及插件請大家自行下載,如下載不到請與作者聯系)。
部署前環境檢查及準備工作
df -h //檢查當前操作系統的磁盤容量大小及磁盤分區
echo "192.168.1.20 oracle" >> /etc/hosts
修改主機名
vim /etc/sysctl.conf
注釋掉存在的四個參數值:
#kernel.msgmnb = 65536 #kernel.msgmax = 65536 #kernel.shmmax = 68719476736 #kernel.shmall = 4294967296
添加以下內容:
#for oracle 11gR2, and tunning kenerl parameters kernel.shmall = 67108864 kernel.shmmax = 34359738368 kernel.shmmni = 4096 kernel.msgmax = 655360 kernel.msgmnb = 1024000 kernel.msgmni = 4096 kernel.sem = 1010 72420 100 142 fs.aio-max-nr = 1048576 fs.file-max = 6815744 net.core.rmem_default = 262144 net.core.wmem_default = 262144 net.core.rmem_max = 4194304 net.core.wmem_max = 1048576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9000 65500 net.ipv4.tcp_rmem=4096 262144 4194304 net.ipv4.tcp_wmem=4096 262144 1048576
如果報如下警告信息:
error: “net.bridge.bridge-nf-call-ip6tables” is an unknown key
error: “net.bridge.bridge-nf-call-iptables” is an unknown key
error: “net.bridge.bridge-nf-call-arptables” is an unknown key
報錯分析:本次測試使用的網絡方式為nat,那三個參數依賴于bridge模塊。
加載bridge模塊:
#sudo modprobe bridge #modprobe bridge #lsmod|grep bridge bridge 83177 0 stp 2218 2 bridge,garp llc 5546 3 bridge,garp,stp
/sbin/sysctl -p 使修改過的內核生效
創建用戶及組并配置環境變量
[root@ftp2 ~]# groupadd oinstall //創建oinstall用戶組 [root@ftp2 ~]# useradd oracle //創建oracle用戶 [root@ftp2 ~]# gpasswd -a oracle oinstall //將oracle用戶添加至oinstall用戶組 正在將用戶“oracle”加入到“oinstall”組中 [root@ftp2 ~]#
[root@oracle ~]# chown -R oracle:oracle /u01 //設置/u01 目錄的屬主及屬組為oracle用戶 [root@ftp2 ~]# passwd oracle //設置oracle用戶密碼
更改用戶 oracle 的密碼 。
新的 密碼:
無效的密碼: 它基于字典單詞
無效的密碼: 過于簡單
重新輸入新的 密碼:
passwd: 所有的身份驗證令牌已經成功更新。
[root@ftp2 ~]#
接下來就是配置環境變量了
vim /home/oracle/.bash_profile
export ORACLE_BASE=/u01/oracle/app export ORACLE_HOME=$ORACLE_BASE/oracle/product/11.2.0/dbhome_1 export NLS_LANG=AMERICAN_AMERICA.AL32UTF8 export PATH=/usr/sbin:$PATH export PATH=$ORACLE_HOME/bin:$PATH export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lib:/usr/lib export CLASSPATH=$ORACLE_HOME/JRE:$ORACLE_HOME/jlib:$ORACLE_HOME/rdbms/jlib export PATH=$ORACLE_HOME/bin:$ORACLE_HOME/OPatch:$PATH:/u01/ggs export LANG=c
source /u01/.bash_profile 使oracle用戶環境變量生效
修改oracle打開文件數軟硬限制
[oracle@ftp2 ~]$ su - root
密碼:
[root@ftp2 ~]# [root@ftp2 ~]# vim /etc/security/limits.conf
oracle soft nproc 65536 oracle hard nproc 65536 oracle soft nofile 65536 oracle hard nofile 65536 oracle soft stack 65536
在limits.conf 配置文件中添加參數用以修改oracle打開文件數限制
數據庫軟件安裝
基本環境的準備工作已經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進入正題,可以開始上傳oracle 11g 的軟件包并且安裝了
首先用oracle用戶上傳安裝包至/u01 目錄
[root@ftp2 /u01]# ls linux.x64_11gR2_database_1of2.zip linux.x64_11gR2_database_2of2.zip [root@ftp2 ~]# cd /u01/
2.解壓安裝包:
unzip linux.x64_11gR2_database_1of2.zip unzip linux.x64_11gR2_database_2of2.zip cd /u01/database/
執行上圖的命令進入圖形化安裝oracle 11g 數據庫
這里是檢查出需要的插件包,這里我們直接用yum安裝就好了
如上圖安裝完成之后,在重新check Again 下,就會發現條件已經滿足了,然后我們繼續
這里安裝執行安裝的時候會出現一個報錯提示,我們只需要在服務器上用root用戶執行這兩個腳本就可以
這里可以看到數據庫我們已經安裝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創建實例了,直接在服務器上執行dbca進行創建實例
[root@ftp2 /]# dbca //創建實例
這里是輸入我們的實例名,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填寫就可以
這里的實例ID必須與oracle環境變量一樣,否則報錯
這里設置數據庫的sys和system用戶的密碼,這個很重要必須牢記哦
這里我們看到,實例的創建已經完成了,那么剩下的就是監聽程序了
直接在服務器上執行netca進行監聽程序的創建
[root@ftp2 /]# netca //建立監聽程序
到此監聽程序也已經創建完成了
下面我們來檢查下監聽狀態
這里可以看到監聽已經起起來了
下面我們登陸下數據庫看下
這里報錯了 ,看下報錯提示是沒有指定數據庫名(實例名)
那我們就來指定下實例名
[root@Oracle ~]# export ORACLE_SID=ORA //指定數據庫實例名
然后我們在登錄數據庫看下
[root@Oracle ~]# sqlplus / as sysdba //登錄數據庫
這里可以看到數據庫已經可以正常登陸了,那么到此為止oracle 11g 數據庫已經安裝完成了
后續我會給大家持續更新 有關數據庫操作的一些小知識 敬請期待!!!
到此這篇關于Oracle 11g 數據庫的部署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Oracle 11g 部署內容請搜索服務器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服務器之家!
原文鏈接:https://blog.51cto.com/13659301/251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