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互聯網運營,很多人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個打雜的活,哪里有工作就去哪里,忙活一陣可能會越來越迷茫;也有很多人會說,為什么都只是聽說過牛逼的產品經理,例如喬布斯、張小龍、周鴻祎等等,卻沒有牛逼的運營經理?帶著這些疑問,談談我對互聯網運營的一些理解。搞清運營的目標,并系統性理解運營體系,運營“打雜的”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首先,互聯網運營是一個體系,以產品為基礎,以用戶數和活躍度為目標,通過活動運營、內容運營、用戶運營的手段展開的一系列的系統工作。只要產品1.0上線后,后續全部屬于運營,運營不是運營一個部門的事情,是產品、運營、市場等部門的雙向協作。就好像籃球隊,隊里面有主教練、體能教練、營業搭配師等等,球隊要想取得好成績就離不開球隊方方面面的配合,球隊的領隊就是這樣一個多方面協作的對象。
運營的目標就是讓產品的價值更高,從5個數據來反饋產品的價值。
1、來源量,例如NBA,每場比賽的觀眾就是NBA聯盟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他們的目標就是讓越來越多人去關注NBA聯盟,因此來源量就是產品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來源量分為新用戶和老用戶,運營的目標就是老用戶絕對值越來越大,這個不難理解,NBA聯盟就是希望他們有越來越多的老用戶。
2、轉化率,轉化率是產品運營核心的指標,決定著產品運營的效率,意味著公司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潤。轉化率可以理解為:期望行為人數除以作用總人數。
3、活躍度,用戶對產品的真正評價。不同產品對定義活躍度是不一樣的,例如電商類是用客單價去衡量活躍度,即銷售額除以付費用戶數。
4、留存率,某段時間內的新增用戶,經過一段時間后,仍繼續使用應用的被作為是留存用戶,這部分用戶占當時新增用戶的比例即為留存率。留存率反映運營的結果(老用戶增長),決定產品成敗。
5、分享率,目前分享功能已成為產品的標配,自發分享極大影響運營效率。總結來說轉化率、留存率、分享率是運營的效率指標,來源量和活躍度是運營的結果指標。
五個運營指標都是用戶指標,不要用產品指標評估運營的好壞,用戶需求驅動是貫穿運營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