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問到如果AR與VR廣泛普及,我們的生活將會發生什么變化時,你將如何應對?
其實很難正確回答這個問題。許多人意識到AR的巨大潛力,但是很少有人能夠正確地意識到AR對社會、對我們自己本身的影響。
基于此,我認為AR(增強現實)和MR(混合現實)將實現人類迄今為止無法克服的以下五個超越:
1. O / O的超越
2.感知的超越
3.距離的超越
4.時間的超越
5.尺度的超越
O / O的超越
在線和離線之間仍然存在一個“鴻溝”(即使移動互聯網的威力已經很大了)。如果AR設備普及,使用離線信息作為輸入來顯示在線信息將變得司空見慣,從而可以終止在線/離線。自從人類發明了所謂的“數字”以來,這種聯系就一直在持續。
例如,如果AR眼鏡在你面前識別出該產品,則在線信息(如評論信息和使用該產品的協調圖像)將自動顯示在產品周圍,從而使購買決策更加順暢。
當你在大街上時,看到別人身上穿的一件很中意的衣服,那么你就可以借助AR眼鏡識別并購買你看中的衣服。
其實不管是在PC還是現在的移動互聯網,當你想要搜索某物時,你主要通過在僅以數字形式存在的搜索網站(例如Google、百度)上輸入關鍵字來獲得信息。
當AR廣泛使用時,可以在現實世界中看到的事物(視覺信息),你所在的位置(位置信息),語音和環境聲音(語音信息)就好像它們是搜索關鍵字一樣,基于它們的信息就是消費(所見即所得,所見即所買)。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可以突破長期存在的在線/離線這種“鴻溝”,即O / O的斷開。
超越感知
增強現實還極大地擴展了人類有限的感知能力。如下圖所示,通過將內置于AR眼鏡或隱形眼鏡中的相機與機器學習算法結合使用,人們可以更了解對方此時此刻的狀態(相比于僅通過分析面部表情和眼睛)
這里熊隊長有個小擔心,那就是隱私問題,關于XR中的隱私問題相比于移動互聯網時代更要嚴肅,因為這涉及到的人們的一些生理信息等隱私。關于XR的隱私可以掃碼參考:
另外,所有可以量化的東西都可以在AR上直觀地看到,因此將來你可以基于天氣信息“看風”,或者與特殊的攝像頭結合使用“看細菌”。
超越距離
通過電報,電話,電子郵件和視頻通話工具的發明,人類逐漸擺脫了距離限制。AR及其擴展的MR技術將使人類擺脫距離限制。
正如Hololens開發人員Alex Kipman在2016年的TED舞臺上所展示的那樣,他以全息圖的形式出現在從偏遠地區到另一個地方,并且與另一方進行了交談。
還有現在大火的MR遠程協作會議,尤其是在疫情期間,AR技術可以大大擺脫距離的限制。
還有一個遠程操作的場景就是通過操作遠離遙控器的機器人,通過在VR設備中共享機器人,你可以遠程并且沉浸式的進行物理交互。
如果設備能夠完全反饋五種感官信息,那么感知信息將與通過現場獲得的感知信息相同,并且當看到機器人的人通過MR眼鏡看到機器人時,機器人所操作的人物形象也將與此相同。借助AR、借助AI,你就是機器人,機器人就是你。
時間的超越
通過將AR和VR結合在一起,可以重現和沉浸過去,并模擬未來的可能情況。英特爾在CES 2018上宣布的體積拍攝技術是一種可以完全3D拍攝圖像的技術,一旦拍攝,你就可以從自己喜歡的角度和位置看到圖像。
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在三個維度上節省空間時,它自然是三維的,因此可以使用AR / VR再現該空間,并從最喜歡的角度觀看并四處走動。
我們個人本身不僅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環境也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若回到童年時代我們都知道熟悉的區域會以多快的速度變化:商店,房屋,甚至整個建筑群都可能消失(過去可能有草地的地方現在有了高層建筑)這種文化或者畫面感、感受若能通過某一種技術重現,該是多么美好哇!
比如三次方一直很欣賞的一位日本XR開發者Mechpilot近日使用AR技術實現了類似的體驗。將東京的某一個現代建筑替換成老建筑。這是AR大場景的典型應用。目前國內很多做AR大場景的應用都是文旅、游戲相關的,沒有與當地的景點產生實際的交互與感官的共鳴。該開發者的案例或許可以給我們國內在開發應用有一個新的思路!
另外,隨著機器的計算能力的提高,可以高精度地模擬未來,以三個維度輸出模擬結果。AR與VR結合,沉浸式體驗,可超越時間軸限制。
超越尺度
最后是能夠超越規模約束的能力。通過將AR技術和VR技術結合使用,可以在很小的環境(例如以微小尺寸進入人體并觀察生物反應)的模擬體驗或模擬的最大環境(通常無法體驗)。比如模擬地球、模擬宇宙體驗;又或者模擬微觀世界(VR與化學、生物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