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8 日消息,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浙江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蔡亮教授接受央視新聞頻道采訪,對我國區塊鏈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了分析解讀。
今年,區塊鏈技術人才的招聘需求旺盛。作為 “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區塊鏈技術今年和 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一起,被納入我國 “新基建”的范疇。根據預測,今年區塊鏈的相關投資將達到上百億元的規模,對研究領域提出了很多新需求。浙江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蔡亮告訴記者,浙江大學正在面向全球招募區塊鏈技術研究的頂尖學者,此外,他們還以項目用人形式面向本科、碩士、博士應屆畢業生,招聘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人員和應用開發人員,相關區塊鏈產學研平臺招聘 110 多人,目前僅到位 50 余人,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浙江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蔡亮表示,“今年新增了很多國家級項目,像中央網信辦的境內區塊鏈應用鏈上監管系統、科技部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等,另外,今年地方政府和央企也落地了很多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例如智慧政務、數字身份、慈善捐助、商品溯源、司法存證、綠色能源等等,所以對于區塊鏈研究型人才、底層開發人才、應用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明顯上漲。但是目前合格的存量區塊鏈人才僅占需求量的不到 10%。
談及應對巨大的區塊鏈應用人才缺口的建議時,蔡亮表示,“目前,我們還沒有區塊鏈專業的畢業生,所以眼下要解決這么巨大的人才缺口,我們建議計算機、軟件等相關專業通過崗位培訓、盡快適應這個需求。長遠來講,我們還缺少高水平的區塊鏈專業人才,按照教育部今年出臺的《高等學校區塊鏈技術創新行動計劃》,各大高校也在加緊布局相關專業教育和課程培訓體系,盡快填補我國區塊鏈高級人才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