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7月25日消息,今年6月6日,工信部發放4張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隨著物聯網、5G、邊緣計算等技術的成熟,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正在到來。可以預見的是,物聯網時代,數字化將從生活領域進入廣泛的生產和社會服務領域,最終實現“人+物”的更大范圍的互聯和智能。
從互聯網向物聯網發展轉變,無論是接入的終端數量、產生的數據量都不止增加一個數量級。人加上物的數據,會迸發出更加超級的智能。同時,“人+物”更大范圍的數字化給現有的云服務形式提出新的需求。
云計算走向邊緣和終端 構建全維云平臺
萬物互聯時代,應用類型會更加豐富,除了面向人使用的應用外,還會有更多應用類型面向不同的場景、不同的終端。在應用開發上,海量物數據的實時采集、匯聚、實時分析與離線分析會成為重要需求。青云QingCloud將物聯網階段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定義為2.0階段,在該階段云計算不再簡單局限在數據中心平面,將會進一步走到邊緣和終端。
基于對云計算這一發展趨勢的判斷,在今年的Cloud Insight Conference(CIC)云計算峰會上,青云QingCloud發布IoT平臺和EdgeWize邊緣計算產品,將青云QingCloud云平臺的能力,從數據中心延伸到邊緣和端,離物和場景更近的地方,構成“云、網、邊、端”一體化的廣義云平臺,實現更實時、更低成本、更快的計算,支撐物聯網的整體運轉。
據介紹,“云、網、邊、端”一體化里的端包括攝像頭等各種各樣的傳感器。端與端的智能不一樣,比如手機功能就很強大,但是有些傳感器只做一件事,比如只做溫度、濕度或者煙霧的傳感。所以這些端可能解決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獲取非常單一的數據。端的數據會匯聚到“邊”,端的單個數據量很小,邊緣計算可以解決時效的問題、就近計算的問題和數據量的問題等。
“邊”可以理解為一個小型的云,或者是能力更弱一些的云,它貼近物,能夠就近計算,但不能行使云的全部能力,做不了太復雜的事情。但是邊可以把來自端的數據,快速匯聚,并進行簡單的運算處理,丟掉一些無效的數據再上云,然后在云上做全量的匯聚和運算。
據介紹,青云QingCloud的EdgeWize邊緣計算是軟件產品,“邊”有專門的硬件來承載,可以是個服務器,也可以是個小盒子,它不具有數據中心的能力。如果用戶的“邊”太多,可以增加匯聚“邊”的小型數據中心,里面有更強的計算能力,一般稱為“霧”,再由“霧”匯聚到云端。
至此,青云QingCloud打造出覆蓋全棧(IaaS、PaaS、應用平臺)、全態(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和混合云一體化)、全域(云、網、邊、端)的“全維云平臺”。
青云QingCloud市場副總裁劉靚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企業最終所有的業務系統,必須要構建在統一管理的基礎設施大平臺上,才能匯聚全量數據產生更大的智能。這是企業真正想要達到的目的,上云只是達成這個目的的手段。但企業的IT基礎和需求千差萬別,數字化轉型的道路和速度也各有不同。如何給企業提供最恰如其分的服務,幫助他們以自己的節奏和需求實現最符合他們自己特點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是青云QingCloud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為此,青云QingCloud把云平臺核心能力解耦出來,交付標準化的產品。如QingStor、KubeSphere、RadonDB、Anybox這些產品,不僅能夠部署在青云QingCloud云平臺上,也支持部署在不同的基礎設施上。這些賦予企業選擇云服務時候的靈活與自由,支撐企業的局部改造和逐步升級。
劉靚介紹,今年發布IoT平臺和EdgeWize邊緣計算產品之后,標志著青云QingCloud的支撐能力從數據中心的IT系統進入到“邊”和“端”,去支撐物聯網的整體運轉。通過青云QingCloud“云網邊端”的能力支撐整個物的互聯和數字世界的運轉,這也是青云最大的野心。
混合云是重要趨勢
另外,劉靚也表示,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從業務穩定安全的角度,會做一些混合云或者多云的部署。混合云因為其靈活性、更高性價比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趨勢。
狹義混合云被看作是通向公有云的過渡和紐帶:以客戶視角來看,客戶的業務有一部分在公有云,有一部分在私有云,但客戶希望這兩個云是一致的,有一樣的體驗,可以使用一樣的工具,應用部署一樣的環境,兩個云平臺之間能夠有很好的互聯互通,數據是可以流動的,甚至業務負載是可以遷移的。
不過青云QingCloud推出的“超級混合云”顯然不止于此。
青云QingCloud發布的“超級混合云”白皮書里表示,結合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差異化路徑,單單在云的世界里去談混合云是不夠的。超級混合云,首先除了具有狹義混合云一致的架構、統一的體驗等特征外,還能夠覆蓋到“云、網、邊、端”全域的場景,能實現多級立體的數據互聯和網絡互聯,實現業務負載的自動遷移,實現數據在全域的自由流通和智能的產生,支持全域應用的統一分發和管理。
劉靚介紹,超級混合云還能夠可分可合,企業現在要有局部改造升級、個性化發展的自由,未來也能夠支撐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平臺。超級混合云是一個跨時間和空間多維度的概念,而不是簡單的只在數據中心層面,只在眼下靜態場景的概念。
事實上,Gartner預測到2020年90%的組織將利用混合云構建基礎設施。國際巨頭早已開始加碼混合云。今年IBM以340億美元天價收購紅帽,被并購之后的紅帽被納入IBM混合云部門。AWS也于去年11月底推出Outposts混合云。
不過,選擇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云,最根本的還是看企業需求。作為云服務商,需要做的是讓自己具備同時可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