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寧云、美團云相繼發布了退出云市場的公告,宣布各自持續多年的云業務正式終結。在云計算市場日益向頭部聚集的今天,蘇寧、美團兩家可謂背景深厚的企業都感覺難以為繼,黯然離場。對于其它小云計算企業來說,未來的日子恐怕更加難熬。
美團方面是近日發布了停止服務的公告,公告稱美團公有云將于2020年5月31日0:00起,停止對用戶的服務與支持,并建議用戶,盡快進行數據備份或系統遷移,也可通過工單,提交退款申請。
蘇寧云的公告信息則發布的更早一些,在1月份。稱因業務調整,蘇寧云商城停止銷售服務,在3月初處理退款等事物,并于2020年4月30日正式停止運營,敬請用戶及服務商知悉。
蘇寧與美團在云計算方面,都進行了大量資金投入和戰略傾斜,如今黯然退場,令人唏噓。如果單單從兩者的業務和推廣看,或者有可以總結的經驗教訓。但這兩家云服務商的退出,更多是如今云計算市場大環境的一個注腳。
百花齊放不是春
用百花齊放來形容云計算市場這些年的發展絕不為過,根據國內著名云選型服務商科智云佳的調查,目前國內大大小小的云廠商數量已經超過了100家。這其中有阿里云、騰訊云這樣的巨頭,也有美團、蘇寧這樣的垂直類云產商,但更多的是很難說清具體的產品和定位,因云市場飛速發展而闖進來的小微云企業。
一般來說,一個行業聚集了大量的廠商,意味著行業的繁榮以及有足夠的利潤來養活這些企業,但在云計算市場并非如此。大大小小企業的進入,更多是在“布局”。不過在事后的觀察來看,這些布局與之前的“百團大戰”、“千車大戰”沒有太大區別。
如今多年過去,云計算市場呈現出了高度的“贏者通吃”的局面。阿里云一家占據了國內接近一半的市場份額,其它三五家大廠瓜分了剩下的不到60%。而“other”分類中,則聚集了包括美團云、蘇寧云在內的上百家廠商。
“云廠商向頭部聚集應該是最終的結果,”科智云佳研發總監王曉東告訴中國IDC圈。他認為,現在還不能就確定大規模的頭部聚集已經開始,但市場“肯定會向這個方向發展”。
出路何在
從整體市場情況看,云計算的“布局”并沒有結束。頭部廠商依舊在以優勢資源和低成本優勢吞食市場份額。而眾多追隨者也不斷通過深挖垂直市場來拓展生存機會。
蘇寧云與美團云的業務,基本上就是圍繞為客戶提供電商供應鏈、外賣平臺的云服務為主,可以說切入點也算準確。在2019年12月份,美團云曾宣布融資8.7億,讓業界以為美團云已經獲得了進入下半場的入場證。但事實并非如此,雖然不清楚8.7億的注資具體的目的和條件,但如今的舉動至少顯示了美團對未來市場判斷的悲觀和放棄的決然。
據英國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的報告顯示, 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公有云市場雖然規模增長,但頭部聚集情況愈加明顯。排第一位阿里云占據了46.4%,增長了1.4%的份額。而排第二位的騰訊份額則縮水了少許,第三名的百度略有增長,上一季度排名第三的AWS更是被歸入了“other”的行列。
“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小的云廠商很不好過。”科智云佳渠道經理張志向中國IDC圈表示,現在云計算市場利潤率不高。面對已經明顯出現的向頭部聚集的市場趨勢,小規模的云計算企業顯然已經該尋找全新的對策了。
“小廠商前期積累的客戶和一些資源,就是他們最大也是最有利的底牌。”張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