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erless以事件驅動、無狀態、無運維、低成本等特點,帶來了跨越式的變革,讓用戶真正像用水電一樣按需索取、按量付費,成為了暨虛擬機、容器之后的第三代通用計算技術。然而,Serverless也還存在一些挑戰,例如計費顆粒度粗獷,開發標準不統一、缺少優秀的開發工具支持等。近日,騰訊云舉辦了線上發布會,介紹了Serverless的三大“攔路虎”以及騰訊云的“三板斧”。
Serverless很貴?一毫秒計費不浪費錢!
Serverless是完全按需索取,按量付費的業務形態,為何很多用戶還會覺得非常昂貴呢?這就要說Serverless的計費標準了。由于Serverless是按事件請求或者調用來執行的,所以計費模式是根據函數的請求數量和持續時間、以及代碼執行花費的時間收取的。業界普遍的時間標準是100毫秒,即從代碼開始執行到返回或終止的時間,如果不到100毫秒則按照100毫秒計算。
例如打開一個普通的網站,一般需要幾十毫秒就可以完全打開,而業界普遍的收費標準最小單位時長是100毫秒,也就意味著這一請求需要按照100毫秒來付費,如果請求或調用的量大了,這就會造成額外的費用,這也就是使用Serverless昂貴的原因。
騰訊云Serverless產品副總監張浩認為,當前Serverless的計費模式都是服務提供商站在自己的角度設計的,而不是從開發者角度考慮的。騰訊云為了降低用戶的資源成本,避免資源浪費,發布了1毫秒技術費粒度,讓使用者可以真正實現按量計費,消除困擾用戶的資源成本浪費難題。
Serverless缺乏標準和開源生態?兩大生態全支持!
Serverless的概念自2012年云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 Iron.io提出后,業界各廠商也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Serverless服務框架和產品,然而Serverless是需要使用云服務商提供的事件來驅動的,而這些事件大部分是云服務商獨有的,這也就會造成Serverless用戶被廠商綁定。一旦用戶被綁定,數據和業務將會遷移困難。此外,各個廠商都有各自的標準,函數調用、事件觸發、函數的黃金變量的定義及標準都是封閉的,因此Serverless也就缺少開源的規范和開源的生態支持。
去年11月,騰訊云與Serverless.com達成戰略合作,成為 Serverless.com 的全球戰略合作伙伴以及大中華區獨家合作伙伴。在近半年的時間里,雙方聯手打造了Serverless開源開發工具。張浩介紹,這一項目已在Github上發布,目前已經有超過35000的Github Stars,每天有超過4萬的裝機量,月活Serverless應用超過了100萬。未來騰訊云還會和Serverless.com一起定義事件觸發標準和函數運行標準,促進Serverless更加健康穩定地發展。
此外,騰訊云還基于開源生態打造了應用商城,像蘋果App Store一樣,包括主流的服務器語言框架,全棧端到端的應用解決方案,通用模板等免費向開發者開放,縮短開發者的開發部署周期,幫助開發者輕松上云。該應用商城也會由第三方生態和廠商貢獻自己的代碼和資源,共同壯大Serverless生態。
上云過程很復雜?騰訊云Serverless的三步上云之法!
傳統的開發流程包括多個階段,涉及服務器端開發/前端開發、服務器端部署、前后端聯調、測試、上線、運維等步驟。然而使用傳統本地開發模式在上云時,會產生較高的成本,需要了解云產品、購買域名、配置網關、數據庫等,還需要針對云端進行代碼的適配和改造。
為了幫助開發者快速上云,騰訊云推出了三步上云方法。騰訊云Serverless高級產品經理方坤丁表示,在開發和適配階段,通過前文提到的應用商城,用戶可以將連接框架直接適配到云端,通過日志在云端直接進行調試;在部署階段,用戶可以直接在云端部署引擎并發布,提升部署速度;在運維階段,騰訊云提供了Dashboard監控大屏,用戶可以通過展示的監控數據和告警,及時發現業務問題并進行修復。
Serverless First?Serverless元年將至!
Serverless的概念從2012年誕生以來,逐漸被用戶所接受。張浩判斷,2020年將是Serverless元年,原因有二。首先在技術層面,業界服務提供商已經具備支撐海量業務支持Serverless的能力。在2017到2018年時,很多開發者在使用Serverless后詬病的一大問題就是Serverless的性能差,由于當時底層使用的是通用的容器和虛擬化技術,因此Serverless在調用觸發請求時會出現大量的前端超時情況。而如今,騰訊云將冷啟動的SLA概率降到5個9以下,同時還在虛擬網絡加速,租戶隔離安全等方面進行了升級,支撐企業核心應用遷移到Serverless。
第二,源自于市場和客戶認知。技術的本質就是讓產品快速上線,技術架構可以快速地適應市場變化,并且是穩定、可靠、可擴展的,Serverless就可以很好的滿足企業的技術需求。但是過去在實際落地過程中,缺乏開發者工具和生態的支持,而如今,隨著開發者工具涌現和開源生態的逐漸壯大,很多公司也會將新型應用嘗試使用Serverless技術。
Serverless的出現,給企業帶來了更大的價值。從公司業務層面來看,Serverless可以降本增效,并且可以大幅提升業務迭代效率。哪些業務場景更適合使用Serverless技術呢?在騰訊云和Serverless Framework的調研結果總結了Serverless的Top 3場景: REST AP應用、 Web應用和針對數據管道、數據流式處理的場景。很多企業在試水Serverless時,往往都會選擇新的應用或者APP,而不會將一個穩定的業務系統進行改造遷移至Serverless。隨著Serverless的開源工具普及以及生態豐富,相信會有企業開始在關鍵應用中采用Serverless技術,甚至達到“Serverless First”。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