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Linux 與開源瘋狂發展,ZDNet 專欄作者 Steven J. Vaughan-Nichols 梳理了 5 個年度大事件,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技術的未來還是屬于 Linux 和開源軟件的。
1、IBM 以 340 億美元收購 Red Hat
排名第一的是 IBM 收購 Red Hat,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軟件公司收購。IBM 希望通過收購 Red Hat,將 Red Hat 開放式混合云技術的強大功能和靈活性與 IBM 創新和行業專業知識的規模和深度相結合,共同推出下一代混合多云平臺,該平臺基于 Linux 和 Kubernetes 等開源技術,允許企業在本地以及私有和多個公共云上安全地部署、運行和管理數據與應用。這筆收購也意味著:目前世界領先的 Linux 公司現在屬于《財富》 500 強中排名第 34 的公司。
2、云運行在開源軟件上
十年前,云更多地是營銷熱,而沒有落地。如今,IDC 表示,全球 IT 支出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在云上。展望未來,Gartner 預測,到 2021 年,將有一半的全球企業全部進入云計算。
而云,大多數運行在 Linux 上,甚至 Microsoft Azure 現在也承認 Linux 運行了 Azure 工作負載的 50% 以上。而在 Linux 之上,絕大多數云服務都在開源程序上運行。
3、云與開源
MariaDB 首席執行官 Michael Howard 總結了云與開源近來的沖突局面,他指出,大型私有云公司正在大量開采開源技術和公司,而且使用的是粗暴的露天開采方式。
但是,云與開源的沖突其實與貧窮的小型開源 DBMS 公司(例如 Elastic、MariaDB 和 Redis)無關,正是風險資本家在支持這些 DBMS 業務的高速增長。簡而言之,這是大企業之間的一場戰斗,開源軟件只是碰巧處在其中。
4、云、Kubernetes 與容器
無論在云上運行什么程序,都可能是在容器中。盡管 Docker 式微,但它易于使用的容器技術主導了 IT。在人們如何管理這些容器方面,容器編排軟件 Kubernetes 淹沒了所有其它管理工具。目前所有主要的公有云供應商、所有主要的 IT 供應商(HPE、IBM 與 VMware 等)都使用 Kubernetes,而 Kubernetes 是開源的。
5、微軟是一家開源公司
邪惡帝國不再那么邪惡了。
2019 年,微軟拋棄了其專有的 Edge 瀏覽器,轉而使用基于 Chromium 的新開源版本。它還在桌面 Linux 上發布 Teams 組件程序,同時還強烈暗示,其余的 Office 將在 Linux 上出現。微軟現在還擁有自己的 Linux 發行版,即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2.0(WSL),可與 Windows 10 協同運行。
換句話說,正如 Linus Torvalds 所說:“整個反微軟有時只是個笑話而有趣……今天,它們實際上更加友好。我與微軟工程師在各種會議上交流,我覺得是的,他們已經改變了,工程師們很高興,他們真的很高興在 Linux 上工作。因此,我完全駁斥了所有反微軟的東西。”
文章作者 Steven 總結,如今除了 Apple 和 Windows 臺式機外,其它所有環境都使用開源軟件。而且,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甚至 Windows 現在也越來越多地使用 Linux 和開源代碼。2020 年 Linux 和開源軟件將統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