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區塊鏈在最開始的時候是比特幣的底層應用模型,只不過后來,大家發現這個技術確實有獨到之處,在沒有一個公司主導的情況下,比特幣系統居然從2009年自主運行到現在,并且從來沒有被攻破過。于是,大家便把區塊鏈獨立出來,進行改良,應用在如金融、物流等領域之中。
而區塊鏈本身是一個大的分布式數據庫,通過讓更多的人記賬,從而保證整體系統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記賬的人越多,去中心化就越強,安全性就越高,但系統的處理效率就越慢,反之亦然。
因為,區塊鏈應用的領域不同,有的領域更需要安全,有的領域則更注重效率,于是就導致,市面上就出現了多種改良版本的區塊鏈,按照對節點的開放程度的不同,目前主要把區塊鏈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
所謂公有鏈,也就是公共區塊鏈,是指全世界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讀取、都可以發送交易且交易能夠獲得有效確認的共識區塊鏈。它是全網公開的,用戶無需授權就可隨時加入或脫離網絡。
就有點像一個大家共同記賬的公共賬本,對任何人都是開放的,每個人可以自由地加入或者離開區塊鏈網絡,并且能夠獲得賬本中完整的數據,同時還能參與到這個區塊鏈的數據維護與計算競爭之中。數據由大家共同記錄,公平公正公開,數據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性質最強。
私有鏈則是與公有鏈相反,它是完全私有區塊鏈,是指寫入權限完全在一個組織手里的區塊鏈,所有參與到這個區塊鏈中的節點都會被嚴格控制,只向滿足特定條件的個人開放。有點像一個屬于個人、或公司的私有賬本,只對個人企業內部開放。
因為在某些應用場景下,開發者并不希望任何人都可以參與這個系統,因此建立了一種不對外公開、只有被許可的節點才可以參與并查看所有數據的私有區塊鏈。私有鏈的節點數量有限、便于控制,所以其處理效率最高、去中心化最弱。可以用來解決金融機構、政府、大型企業的數據管理和審計。
而聯盟鏈就介于兩者之間,為聯盟區塊鏈,指有若干組織或機構共同參與管理的區塊鏈,每個組織或機構控制一個或多個節點,共同記錄交易數據,并且只有這些組織和機構能夠對聯盟鏈中的數據進行讀寫和發送交易。
就有點像一個由多個公司組成的聯盟,他們內部所用的公用賬本。數據由聯盟內部的成員共同維護,只對組織內部成員開放,它的去中心化程度適中、可以說是多中心化的,其在效率方面比公有鏈強、比私有鏈弱。
總的來說,不同類型的區塊鏈,有不同的作用,像公鏈就比較偏向于公用建設,而私有鏈、聯盟鏈則比較偏向于企業或組織方向的應用。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未來肯定是一個多鏈并行,百家爭鳴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