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21年對加密貨幣行業來說是市場表現良好的一年,但自2018年以來,禁止加密貨幣的司法管轄區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多。
美國國會圖書館(LOC)的一份報告詳細介紹了現在對加密貨幣實行絕對禁止的9個司法管轄區和隱性禁止的42個。這比2018年報告首次發布時的8個和15個有所上升。(LOC是美國參議院的研究圖書館,也作為該國的國家圖書館。)
在LOC的報告中,絕對禁令意味著任何“與加密貨幣的交易或持有加密貨幣是一種犯罪行為”,而隱性禁令則禁止加密貨幣交易所、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交易加密貨幣或向交易加密貨幣的個人/企業提供服務”。
這九個新的絕對禁令的司法管轄區包括埃及、伊拉克、卡塔爾、阿曼、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孟加拉國和中國。中國的加密貨幣禁令在2021年受到最多關注。
在過去三年里,禁止或監管加密貨幣的司法管轄區急劇增加,并沒有顯示出放緩的跡象,因為一些政府目前正在審查他們的選擇。除了51個有加密貨幣禁令的司法管轄區外,還有103個司法管轄區適用了反洗錢和打擊資助恐怖主義的法律(AML/CFT),比2018年有此類法律的33個司法管轄區增加了3倍。
由于維持網絡運行的電力需求和環境成本,一個瑞典金融監督機構和瑞典環境保護局在11月呼吁禁止工作證明(PoW)采礦。這遭到了總部位于巴黎的Melanion Capital的嚴厲批評,該公司稱反對挖礦的說法“完全是誤導”。
另一方面,瑞典的歐盟鄰國愛沙尼亞定于2月實施反洗錢/打擊恐怖主義規則。這些新規則預計將改變什么是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的定義,并對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比特幣(BTC)實施隱性禁令。
在去年即2021年,還有一個國家也不得不提,那就是印度。該國政府在那里的立法者考慮禁止加密貨幣時引起了恐慌。結果不是徹底禁止,而是推動將加密貨幣作為加密資產進行監管,由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BI)負責監督當地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監管。市場普遍認為,徹底的禁令并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