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6月12日消息 由浙江省財政廳和支付寶發起,聯合省大數據局、省衛健委、省醫保局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票據平臺——浙江區塊鏈電子票據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正式上線。
醫療票據電子化后,市民看病無需先去窗口排隊付錢,通過支付寶就可一鍵掛號、付款、查看票據,所有信息通過“平臺”流轉,平均就醫時間成本降低六成,繼臺州試點后,首批覆蓋浙一、浙二、浙大邵逸夫醫院等在內的11家綜合性醫院,年底前將覆蓋全省100多家醫院。
“沒想到區塊鏈也能用在看病上,以后我再也不用整理各種醫院票據了,一個支付寶全搞定!”杭州市民趙先生在支付寶上完成就診費支付后,可以收到全部票據。在過去,他每次看病排隊少則1小時,掛號、繳費、拿藥都要拿著各種票據,容易丟。
“一次都不用排”得益于數據在醫院各科室間“跑腿”,替代了傳統票據蓋章。浙江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的上線有望讓更多“趙先生”在浙江看病少排隊。“目前市級醫保可實現全程手機支付,醫保部分自助結算,全程無需窗口排隊。省級醫保正在逐步打通中。”同時,這也標志財政部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在浙江成功落地。“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也杜絕了假發票、重復報銷的可能。”他說。
便利背后,是支付寶自主研發的螞蟻區塊鏈技術。據介紹,區塊鏈電子票據從生成、傳送、儲存到使用的全程中都蓋上“戳”,全程可溯源、不可篡改,保證了票據的真實性,因此也就無需在打印紙質票據了,是實現少排隊、無紙化就醫的基礎。
去年12月,臺州中心醫院成為“平臺”的第一家試點機構。截至目前,該院患者人均就診時間從170分鐘降低為75分鐘,降幅近6成,日消耗票據打印紙從10包/天減少為1包/天,紙質票據開具占比不足千分之一。預計一年可節省發票印刷費用、硬件設備維護及人工成本近2000余萬,助力醫院數字化改革。
據悉,支付寶已經落地的40余個區塊鏈場景中,長三角占比超過一半,成為全國首個整體“上鏈”的區域,辦事效率領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