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工信部發布消息稱近期將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將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消息一出,引發了各方人士的極大關注。我們知道,由于其高速度、泛在網、低功耗的特性,5G被寄予無限的發展希望。援引專家的話說,5G是一場革命,它所產生的影響力將會超過電力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改變。
中國擁有最好的4G網絡覆蓋,推動了今天在全球引以為傲的移動支付、智慧出行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成就了如阿里、騰訊、滴滴、美團等互聯網行業巨頭。未來,5G將會在哪個領域最有發展前景我們尚不可知,但可以預料的是5G將拉動全球萬億級的市場空間,5G也必將為上下游企業創造最大的發展機遇。
5G
機遇,無論對于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來說都至關重要。正如《浪潮之巔》一書中吳軍博士講到的那樣“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處在了那個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地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這十幾年間,它們代表著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來臨。這些公司里的人,無論職位高低,在外人看來,都是時代的幸運兒。因為,雖然對一個公司來說,趕上一次浪潮不能保證其長盛不衰;但是,對一個人來說,一生趕上一次這樣的浪潮就足夠了。一個弄潮的年輕人,最幸運的,莫過于趕上一波大潮。”
5G的到來,將推動VR/AR、智能車聯網、超高清視頻等高流量應用得以實現。然而,當終端設備密集請求、高流量蜂擁而至,勢必造成網絡的堵塞,CDN行業必將迎來新的變革。因此,CDN企業將如何變革,如何把握機遇搭上5G的順風車,成為各家企業關注的焦點。
4G時代,CDN基本部署在CR(核心路由器)、SR(業務路由器)附近,部署位置偏上。節點部署較為稀疏,平均每個節點覆蓋方圓10公里左右。不同于4G網絡的是,5G節點覆蓋范圍較小,仍按照原先的部署方式,在同樣的CDN節點覆蓋下,隨著終端設備的爆發,尤其是VR/AR及自動駕駛等對時延有苛刻要求的應用接入,原CDN的處理能力必定難以應對。一旦時延增加,如在自動駕駛場景上,路況信息不能及時回傳,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也隨著增加。
因此,CDN再次下沉或許是最好的解決之道。此前,中興通訊多媒體視訊產品總經理尹芹曾給出相同的觀點。
在尹芹看來,未來CDN發展,一方面在架構上,CDN將從CR、SR端向用戶端遷移。同時在節點部署上,向小型化、高密化發展,原來每節點覆蓋方圓10公里,現在需縮小到1公里甚至更小。另一方面在技術上,CDN將基于云平臺部署,根據業務需求實現彈性伸縮,提升CDN的服務調度和內容調度能力,將用戶請求準確調度到具備最佳服務能力的節點上。
CDN
CDN節點下沉,具體下沉到什么地方,藍汛CEO劉斌給出詳細的答案。在劉斌看來,5G網絡最重要的變化在核心網。從2G時代的以網絡為中心,到3G/4G時代的以內容為中心,再到5G時代的以用戶為中心,5G的核心網演變最為徹底。
“5G核心網的分布式部署與CDN部署方式更加一致,CDN節點直接擴展到無線基站是一種很好的路徑探索。”劉斌表示,5G網絡核心網下沉到無線基站,用戶可從基站“一跳”直接進入互聯網,但是當源站距離超過 50公里時,僅光纖傳輸時延就會達到0.5ms以上,再加上無線空口時延,就已經難以達到毫秒級時延的指標。因此,將CDN節點部署擴展到無線基站的核心網出口,是達到5G低時延指標的必要條件之一。
如果沒有核心網下沉到基站這種設計,CDN服務移動用戶效果也將弱于固網。(劉斌解釋到,其原因有二,一是,無線信號傳輸的特征,如信號強度會隨著終端環境變化,小區切換中造成丟包率相對較高的問題;二是,以前CDN節點只能放在移動核心網之后,與基站間環節較多、距離較遠,雖有嘗試節點下沉到基站,但在傳統網絡架構下,組網困難,取得的效果有限。)同時,將內容直接緩存到無線基站,對于提升用戶體驗有著非常好的基礎。
劉斌指出,5G時代CDN部署到無線基站,是CDN邊緣節點的直接擴展,而非部分內容下沉。5G對于CDN內容調度策略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往是按照冷熱分層的方式來儲存邊緣的內容,但在5G時期,由于每個區域流量需求較大,一個CDN節點覆蓋的范圍就會相應縮小,熱點的情況也會錯綜復雜。因此無線基站內容存儲量、熱點命中率優化、如何與區域內其他節點配合以降低成本,都需要CDN企業在5G來臨之前做好的準備。
“另外,對于動態加速的內容,5G時代應用形態都可能發生較大變化,目前CDN常用的4層轉發,最優路徑選擇的方式將很難應對,需緊跟業務變化,創新出新的技術與模式。”劉斌表示。
劉斌認為,5G時代,運營商在互聯網接入“最后一公里”仍然有著絕對控制力和天然的成本優勢,而真正制約運營商CDN發展的是運營商間的互聯互通問題,以及對互聯網客戶的定制化服務意識。在他看來,如果運營商越來越開放的參與進來,對整個行業發展都會是良性推動。
誰有可能成為CDN行業的下一個“龍頭”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CDN市場規模為180億元,同比增長32%。隨著在線直播、短視頻、AR及AI等各類新型互聯網服務的興起,預計2019年,中國CDN市場規模將接近250億元,增長率將保持在39%左右。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CDN企業無疑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前不久,金山云CDN及視頻云產品中心總經理宗劼在大會演講中曾這樣講到,CDN起初為解決互聯網擁塞,發展到如今成為重要的網絡基礎設施,在這個過程中,CDN架構在不斷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從第一階段的網絡邊緣化,為解決就近訪問,降低源站服務器負載,減輕互聯網的流量負擔;到第二階段存儲邊緣化和CDN管道化,解決4G時代下高清視頻、網絡直播和短視頻,海量的視頻文件存儲需求和轉發需求;為能滿足5G時代的應用需求,CDN將迎來第三階段,面對復雜的應用端和低延時要求,CDN需要快速響應需求,服務能力、服務狀態和服務質量更加透明。
正如宗劼所言的三個階段一樣。在國內,我們見證了每個階段CDN領軍企業的興起,如第一階段在國內誕生了如藍汛、網宿等傳統的CDN巨頭;第二階段出現了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等互聯網云企業,并逐漸在第二階段后期呈現趕超的勢頭。
根據計世資訊發布的《2018-2019年中國CDN市場發展報告》指出,在中國CDN市場中,阿里云、網宿科技、騰訊云、百度云、金山云位列前五位,成為CDN市場的第一梯隊,市場份額占69.4%;而老牌的CDN服務提供商七牛云和藍汛排在第二梯隊。
或許是看到5G時代CDN市場的巨大空間,進入2019年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我國新獲得CDN牌照的企業高達104家,總數達到367家。擁有全國CDN經營資質的企業也從2018年底的18家增長到38家。同時,由于CDN對于云計算有著天然補充作用,在393家云服務牌照的企業中,擁有CDN牌照的企業數量達到117家。
筆者查詢獲悉,截至目前38家獲得全國CDN經營資質的企業分別是:阿里云、網宿、騰訊云、藍汛、金山云、網心科技、白山云、云帆加速、創世云、UCloud、新流萬聯、蠻蠻云、華為軟件、中國移動、京東、視界云、中國電信、浩瀚深度、快網、中國聯通、南京奧康通訊、廣東圖紀、帝聯網絡、廣東浩云、深圳萬物云聯、迅達云、廣東唯一網絡、廣州智樂物聯網、武漢寬路信息、深圳前海中科匯宸、江蘇新視云、宿遷蒲公英、國科瑞達(北京)、北京微網聚力、北京邁德博聞、北京互聯港灣、光通天下、上海歐科微。
5G時代被看作是CDN行業第三個發展的黃金階段,隨之在技術、架構、服務等方面企業都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在新的發展階段出現后來居上者也不是沒有可能。在筆者看來,5G牌照發放已為期不遠,CDN企業當及早布局,把握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