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技術,主要用于保護在線交易的安全性和隱私性,通常還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有關。techxplore.com網站當地時間2月17日報道,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大學(UOC)互聯網跨學科研究所(IN3)科學家Amna Qureshi和David Megías教授等人在《應用科學》雜志發文,分析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現有多媒 體內容保護系統,并依據技術特點、使用的保護技術和性能,對它們進行了分類。據研究人員介紹,這項研究是對區塊鏈版權保護應用的首次詳細分析。
研究人員在文中闡述了這一領域面臨的科技挑戰。研究人員稱:“區塊鏈技術在版權保護和管理方面表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如何充分挖掘區塊鏈技術在版權保護方面的潛質,仍有許多問題值得進一步分析和研究。”
隨著網絡平臺和P2P文件共享模式的蓬勃發展,內容安全、版權保護和盜版追蹤也成為內容所有者、生產者和發布者密切關注的話題。研究人員認為,針對這類問題,區塊鏈技術提供了良好解決方案。這種新技術使下列措施具備了可行性:上傳有版權的內容;控制授權/版權選項;管理傳播;追蹤盜版來源以及付費使用。
然而,盡管區塊鏈技術的版權保護應用發展迅速,但基于區塊鏈的版權保護系統仍然較少。研究人員說:“該領域還存在研究缺口。為了填補這一空白,我們提出了一個集成技術方面的分類法則,以指導研究人員開發區塊鏈多媒 體版權保護系統。”其中,區塊鏈分類包括:公共區塊鏈、私有區塊鏈以及混合區塊鏈;交易分類包括:鏈上交易、鏈下交易以及混合交易。此外,對于數據自動化、加密貨幣及一致性協議等方面,研究人員也有詳細闡述。他們還從網絡類型、數字保護技術、可擴展性、抵御網絡攻擊的潛力、響應時間和數據存儲容量等方面考察了系統的性能。
研究人員還強調了當前系統普遍存在的缺點,例如:缺乏通用標準導致的互操作性問題,概念驗證或沖突解決模型的匱乏等等。Amna Qureshi等人認為,區塊鏈版權保護系統成功與否,與“可靠性、可擴展性等其他相關因素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