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由美國軍方發明的,目的是創建一個無縫的、自我修復的計算機網絡,并在城市和政府基礎設施遭受核攻擊時保持關鍵的通信能力。直到萬維網(www)的發明,互聯網才變得普及。從那以后,數字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幾乎任何設備都可以連接到互聯網,而這就催生了物聯網。物聯網可以包括各種各樣的機器、傳感器、智能對象,前提是它們連接到互聯網,并且能夠在不需要人為干預的情況下發送和接收數據。
今天有太多的“東西”可以連接到互聯網,而不僅僅局限于設備和傳感器。任何具有IP(Internet協議)地址的東西現在都可以連接到互聯網。無線技術,如WI-FI、藍牙和4G/5G等,為設備連接創造了更多可能性。隨著物聯網的出現,遠程連接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這為所有行業帶來了諸多好處。Global EcosystmIoT研究表明,組織不僅希望利用物聯網進行資產管理,而且還希望推動創新。
物聯網的關鍵是將任何物理“東西”連接到互聯網,從而允許通過網絡進行遠程監控。該技術的強大之處在于,可以用于監測和從任何設備或應用程序上獲取數據。這為各種應用的連接性開辟了廣闊的途徑,并極大地擴展了互聯網的整體潛力。
了解物聯網如何使組織受益的最簡單方法是觀察其在某些行業中的運行情況。以下列表并不詳盡,包括:
醫療與健康:
實現電子健康的關鍵技術是物聯網。物聯網已經實現了遠程診斷和患者監測,甚至在醫院之外。遠程監測對改善健康狀況有著深遠的影響,并支持基于社區的醫療保健和在家養老實踐。
建筑:
物聯網使幾乎所有家庭的和辦公設備都可以連接網絡,從而可以根據從環境中收集的特定數據進行遠程激活和控制。此應用已在“智能家居”和商業建筑中使用,可實現安防、照明、HVAC和其他系統的自動化。此外,物聯網應用已經進入建筑信息管理(BIM)系統,甚至在設計和施工階段。
能源與環境:
在能源效率和分配的早期使用案例中,物聯網通過“智能電網”監測家庭和行業的能源需求。該技術還借助智能傳感器監測環境變化,幫助氣象學家預測風暴、地震和其他自然災害。
交通:
無人駕駛汽車已經成為物聯網應用的流行趨勢。物聯網已經通過火車、智能汽車和飛機應用中的互聯交通運輸系統和控件為業界帶來了巨大的進步。
制造業:制造業是流程自動化概念的發源地。IIoT(工業物聯網)的采用使制造商可以更好地了解供應鏈,更有效地進行庫存管理,并通過預測性維護進行主動資產管理。而這些會影響工廠的生產力和產品質量。
農業:
物聯網在提高農業生產力和效率方面具有眾多用例,例如自動化灌溉系統、作物監測、病蟲害防治、無人駕駛拖拉機和其他智慧農業解決方案等。智慧農業實踐將確保更好的環境治理結果,并促進對農產品的信任,因為整個“從食物到叉子”的供應鏈變得可追溯。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一個經常使用的術語,根據國家的成熟程度,它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然而,常見的是物聯網應用程序、設備和傳感器的廣泛部署,以處理提供市民服務和基礎設施監控的各種活動,如交通管理、街道照明、市民安全和監控等。
物聯網的早期使用案例是在自動化和資產管理領域,隨著技術和網絡連接的發展,應用將更加廣泛,并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