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手表被發明以來,表盤的方圓之爭就始終沒有停下來過,在漫長的歲月中,無論是方形還是圓形表盤,人們都為其尋找到足夠多的設計元素,讓其肆意成長,這種生機與活力后來也延續到了智能手表上,在2014年,這場競爭拉開序幕。
說到2014年的智能手表,或許很多人會想到Apple Watch,那一年的蘋果發布會上,作為One More Thing出現的這塊手表吸引了大眾的目光,但假如將目光轉移到安卓陣營,你會發現另一款經典手表Moto 360也正式推出。作為最早帶有圓形表盤的智能手表,它的出現曾給很多人帶來了難忘記憶,本期極客博物館就讓我們一起聊聊這款個性鮮明的產品。
當時尚與科技碰撞
五年前,伴隨Moto X和Moto G兩款手機的發布,摩托羅拉帶來了旗下首款Android Wear智能手表Moto 360。作為當時為數不多的智能手表,Moto 360在設計上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正面邊框極窄的40毫米LCD圓形表盤讓人放在今天看也很驚艷,盡管正面的環境光傳感器影響了屏幕完整性,但在黑色表盤下依然很酷。
熟悉極客博物館的朋友或許還記得,早在2011年摩托羅拉就已經開始嘗試智能手表,并推出主打運動的智能手表MOTOACTV,也許是預見了智能可穿戴即將迎來的光明,Moto 360一改MOTOACTV方形表盤的設計,轉而采用更有親和力的圓形表盤,而且還嘗試將按鍵簡化,只在側面設置了一個按鍵,如此簡約的外觀讓它變得時尚感十足。
極客博物館第19期主角MOTOACTV
在手表表殼部分,Moto 360采用不銹鋼材質,通過皮革表帶配合的設計不但減少了科技的冰冷感覺,也更加活力十足,相比當時市面上其它Android Wear系統手表來說更能吸引普通用戶目光,11.5毫米的厚度和49克的重量也盡量做到輕薄。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手表還支持無線充電功能,除了官方充電底座之外,放在如今的一般無線充電板上還能當小鬧鐘使用。
硬件部分,Moto 360配備了德州儀器芯片,主頻達1GHz,這顆處理器正是當年MOTOACTV的升級版,盡管處理性能不強,但Moto對其積累了一定經驗,配合上512MB+4GB存儲組合,基本使用不成問題。
作為最早搭載Android Wear系統的智能手表之一,Moto 360不僅有著獨特的產品設計風格,在系統使用上也給很多人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手表「刷機」的開端
Android Wear是谷歌基于安卓平臺專為可穿戴產品設計的系統,在這套系統中,谷歌為手表帶來了類似于原生安卓系統的體驗,內置了包括Google Now、Google地圖、Google音樂、健康在內的各種應用,顯然,谷歌想通過這些應用來打造一個完整的安卓生態閉環,但這種在照貓畫虎的思路在Moto 360上帶來了不少問題。
當年Android Wear宣傳中Moto 360就扮演了重要角色
首先是手表上的交互不夠自然,盡管Moto 360擁有一塊面積不小的觸控屏,但要和手機那樣進行交互很容易會遮擋內容。其次,為了滿足手表上各種功能,不但需要塞進各種傳感器,也容易對續航造成影響。
因此大家既沒有辦法像對待普通手表一樣對待它,也不能像使用手機那樣使用它,這些不好用其實也出現在了初代的Apple Watch當中。
但是伴隨Moto 360的發布,一些國內廠商抓住了機會,在無法體驗Android Wear系統的情況下,成立兩年的出門問問為這款手表提供了TicWear系統被人熟知,也就是在那段時間,給手表刷機成了很多數碼愛好者的日常樂趣之一,出門問問也看到了智能手表的前景,而關于手表難以解決的續航痛點,則為小米手環這樣的產品帶來了機會。
Moto 360發布之后受到了媒體和極客發燒友關注,在可穿戴設備還在摸索前進的2014年,它精致的設計曾讓很多人心動,也是第一款采用圓形表盤的Android Wear手表。即便在現在,我們依然能從很多智能手表身上看到它的影子,在那個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時代,Moto 360開啟了很多人的智能手表第一課。
但是,糟糕的續航表現,老舊的處理器,以及遠遠不夠成熟的系統,都讓這款手表顯得不夠好用,更別說它在國內使用還要刷系統。這些門檻不但限制它的發展,也讓很多人在新鮮勁過后就把它摘下放進抽屜,直到2015年Moto 360二代發布,Android Wear才正式落地中國。
如今,幾年時間過去,當小米手表發布,Wear OS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Android Wear在2018年更名為Wear OS by Google),也讓人再一次回憶起這個曾經驚艷的產品,最近有傳聞稱新一代Moto 360要再次回歸,不知道大家是否還會再一次心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