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Kotlin中的源碼標準庫(Standard.kt)中提供了一些Kotlin擴展的內置函數可以優化kotlin的編碼。Standard.kt是Kotlin庫的一部分,它定義了一些基本函數。 這個源代碼文件雖然一共不到50行代碼,但是這些函數功能都非常強大。
本文主要記錄kotlin中let、apply、run、also、with等函數的用法和區別,下面話不多說了,來一起看看詳細的介紹吧
0. let
1
2
3
4
5
6
7
8
9
|
val a = "hello,kotlin" .let{ println(it) 3 } println(a) hello,kotlin 3 |
定義:
1
|
public inline fun <T, R> T.let(block: (T) -> R): R = block( this ) |
解釋:調用 “hello,kotlin”的let函數,it在作用域中替代該對象(hello,kotlin),默認返回函數最后一行
1. apply
1
2
3
4
5
6
7
8
|
val a = "hello,kotlin" .apply{ println( this ) } println(a) hello,kotlin hello,kotlin |
定義:
1
|
public inline fun <T> T.apply(block: T.() -> Unit): T { block(); return this } |
解釋:函數內可以用this替代調用apply函數的對象,返回值為該對象自己。
2. run
1
2
3
4
5
6
7
8
9
|
val a = "hello,kotlin" .run{ println( this ) 2 } println(a) hello,kotlin 2 |
定義:
1
2
3
|
public inline fun <T, R> T.run(block: T.() -> R): R { return block() } |
解釋:根據上述執行代碼,run函數返回閉包內最后一行。
3. also
1
2
3
4
5
6
7
8
|
val a = "hello,kotlin" .also{ println(it) } println(a) hello,kotlin hello,kotlin |
定義:
1
2
3
4
|
public inline fun <T> T.also(block: (T) -> Unit): T { block( this ) return this } |
解釋:從源碼的定義可以看出,also執行block(閉包),并返回this,即調用also函數的對象。
4. with
1
2
3
4
5
6
7
8
|
val a = with( "string" ) { println( this ) 3 } println(a) string 3 |
定義:
1
|
public inline fun <T, R> with(receiver: T, block: T.() -> R): R = receiver.block() |
解釋:并不是擴展函數,將指定對象作為函數的參數,在作用域內this替代該對象,返回值為該對象的最后一行。指定的T作為閉包的receiver,使用參數中閉包的返回結果。
以上,注意閱讀Kotlin相關高階函數的源碼時候,如果函數中最后一個參數為閉包,那么最后一個參可以不寫在括號中,而寫在括號后面,如果只有一個參數,括號也可以去掉。
總結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如果有疑問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謝謝大家對服務器之家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allenwu.itscoder.com/kotlin-built-in-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