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IT體系結構已經不適合當今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環境。技術顧問Declan Morris表示:“客戶不僅期望零停機時間,而且要求應用程序無論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具有一致的性能。”他還預測到,接下來是無服務器計算和功能即服務(FaaS)的天下。
由于可用于構建、管理和維護新一代數字系統的人才數量有限,加上IoT設備的計算約束,現在人們必須重新考慮合適的的計算平臺。思科稱,到2022年,我們將擁有1萬億個聯網傳感器,并且在20年內將多達45萬億。如果期望管理所有這些連接的設備,則出于必要,我們將必須采用FaaS。在無服務器的世界中,這要容易得多,只需調用一個功能或一系列功能即可獲得結果。此外,無服務器計算的成本也低于基于服務器的成本,使用無服務器,只需為執行該功能付費。
那么當今無服務器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咨詢公司O'Reilly對來自不同地區、行業和公司的1,500多名受訪者做了調查,下面來看一看具體調查內容。
約40%的受訪者所在的組織采用了無服務器。其中,有超過50%的受訪者在一到三年內采用,而15%的受訪者在三年前就采用了無服務器。截止于今年11月,亞馬遜的AWS Lambda也只有5年的歷史,因此,對比來說,擁有超過3年采用經驗的任何組織都算是非常早的采用者。
另外,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組織對無服務器的采用至少“大部分是成功的”。成功的總體模式表明,無服務器已經成為一種實質性且可行的基礎架構選擇。采用越早、經驗越豐富的組織,使用無服務器的成功率越高。因為無服務器需要時間和經驗來解決采用無服務器所造成的工具、數據保護和操作難題。
無服務器的好處也顯而易見。“降低成本”排在第一位。接著是“自動按需擴展”,意味著組織可以選擇性地部署無服務器,無需計劃平均或最大使用量,而是可以擴展到當前使用量,這種擴展消除了隨機和意外流量、高峰或季節性大流量的困擾。排在第三位的益處是“無服務器維護”,當修補、保護和管理等細節由無服務器提供商負責時,軟件工程師就可以騰出時間來專注于更廣泛的任務。
“減少工程準備時間”和“降低開發成本”對于使用無服務器三年以上的公司來說是更重要的收益。當然,這也說明了無服務器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開始看到明顯的成本優勢。
有關采用無服務器尚存的難題,“培訓員工”位列第一,“供應商鎖定”和“集成/測試更困難”是另外兩大困擾。
DevOps和無服務器似乎天生匹配,因此將DevOps團隊視為管理無服務器實施的首選就也不足為奇。在無服務器架構上部署容器化服務并使用Kubernetes編排這些服務符合現有的DeOps實踐。
從云市場來看,亞馬遜的早期投放使其保持了一定的主導地位,微軟和谷歌也在不斷競爭,并盡可能擴大差異。
總地來說,無服務器正被逐漸廣泛采用,它帶來不少顯而易見的好處,也存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接下來,對無服務器的需求仍將持續增長,這對許多組織而言是另一種有價值的基礎架構選擇。與特定技術或編程語言無關,無服務器可以處理各種各樣的任務,并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入門變得越來越容易。
調查報告原文:https://www.oreilly.com/radar/oreilly-serverless-survey-2019-concerns-what-works-and-what-to-ex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