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Store早已不單單是個零售場所,更是人與人交流的平臺。蘋果正在通過構建社區的方式,讓每一位用戶可以在門店內交流、探索產品的使用心得,傳遞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這其中,Today at Apple課程便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去年七月,蘋果聯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原中國扶貧基金會)推出了第二屆“Today at Apple創想營”,在活動期間共有25位來自北京及其周邊社區的打工青年、學生群體與返鄉青年,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相關課程,并獲得實踐機會與職業發展指導。
Apple零售業務兼人力高級副總裁Deirdre O’Brien
3月25日上午,這些青年創作者們齊聚Apple三里屯,慶祝Today at Apple創想營活動順利畢業,同時Apple零售業務兼人力高級副總裁Deirdre O’Brien也參加了此次活動。在現場,學員們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也讓我們看到了每個人都能通過手中小小的設備,將自己的創造力落地。
“給自己更多可能”
與常規的Today at Apple課程不同,Today at Apple創想營更多地面對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青年群體,他們也許沒有學習使用科技產品的途徑,也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課程。通過創想營活動,這些青年群體能夠積極地與老師、同學們共同探索如何用攝影與視頻講述自己以及身邊的故事,發現自己的人生更多選擇和可能性。
在視頻開始成為主流傳播媒介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學員希望通過視頻,來講述自己的故事。在活動現場,學員孫州虎的作品《正骨師》給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這個作品根據自己的真實故事改編,他通過視頻的方式,講述了自己從最早面對病人總是推脫躲閃,到一位急需治療的傷者卻成為了他堅定自己職業理想轉折點的故事。
右側為孫州虎
在孫州虎看來,每一份堅持,都是成功的積累,只要相信自己,總會遇到驚喜。他將自己的這段經歷通過iPhone拍攝下來,也是希望通過這個每天都能接觸的設備,記錄自己成長的過程。
另外,畢業后回到家鄉工作的鄧雨晴,則根據自己的經歷拍攝了名為《心歸處》的短片。這個短片記錄了她得到了夢寐以求工作機會,卻在即將奔赴大城市之前,被前來求助的村民動搖了決心,從而發現等待建設的鄉村早已成為心中深深的牽掛,決定和父輩們共同戰斗建設家鄉的過程。
偶然發現的“彩蛋”
據鄧雨晴介紹,這部短片片尾的口琴其實是她們偶然發現的“彩蛋”,然而將其放在片尾卻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看到,這些偶然的妙手可得,才讓整部作品變得更具特色,而手邊便于隨時拍攝的iPhone,恰恰是這些精彩時刻的最佳記錄者。當學員們掌握了這些產品的使用方式,再融入每個人獨有的創意,就能帶來精彩的作品。
事實上,這些來自各地的學員并非專業的視頻拍攝者,甚至于有些人此前都沒有使用手機拍攝過視頻。然而,這些簡單易上手的設備,其實早已為每一個人搭建好了施展創意的舞臺。依托于這些硬件設備,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個可能。
“教育需要傳承”
中國古人曾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它的含義是傳授給人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
將自己學到的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是教育傳承的最佳體現,這同樣是此次Today at Apple創想營的核心。廣告導演、App開發者飛豬以及美食博主豬僑作為本次Today at Apple創想營的導師,也是將自己對設備的使用心得,分享給每一位學員。
據了解,兩位導師在Today at Apple創想營活動期間,通過一系列攝影/攝像/剪輯/配樂等課程,讓大家了解如何使用蘋果產品制作短視頻。而從最后的成片來看,從鏡頭運用到景別切換再到精準的配樂,這些作品的完成度都相當高,當我看完學員們拍攝的視頻作品以及照片作品后,我很難想象這些作品來自于幾個月前對拍攝還不是很熟悉的新手。
將專業人士對蘋果產品的使用方法與技巧分享出去,能夠讓普羅大眾使用手中的設備,創造屬于自己的更多可能,這同樣是傳承的最佳體現。
寫在最后
教育是人的基本權利,每個人都應該有獲得高質量教育的權利。幫助更多打工人發掘潛在的職業發展機會,讓每個人都能出彩,也是Today at Apple創想營的初衷。我們也期待下一屆Today at Apple創想營,幫助更多的人獲得高質量教育。
PS:本次Today at Apple創想營的視頻可以在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公益未來項目@公益未來 看到全片。除創想營活動外,公眾也可在Apple官網預約更多Today at Apple課程,并前往距離自己最近的Apple Store參與。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