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新的2021MacBook Pro發(fā)布了,因為帶有劉海屏,網(wǎng)上吐槽的聲音還是很多的,目前來說網(wǎng)上關于這款電腦的上手測評也出來了,配置還是很無敵的,那么大家覺得14寸和16寸的區(qū)別是什么呢?選哪個呢?
MacBook Pro 14寸評測
劉海屏
這個設計應該是新MacBook Pro中爭議最大的部分了,但在實際體驗中只要進行適當?shù)脑O置,劉海屏對正常使用是沒有影響的。而且,如果選擇全屏時隱藏劉海,上圓下方且上下間距不平等的屏幕就會變成上下等寬且上下皆為方形邊框(和老Mac的屏幕體驗完全一致)。
但我選擇設置全屏時不隱藏狀態(tài)欄,可以在全屏狀態(tài)下保持狀態(tài)欄的快捷使用,無需像以前一樣先把光標移到最上方再開始選擇,有效提高效率。
CPU部分
十輪跑分和單輪跑分沒區(qū)別,單核性能和M1 M1Pro滿血 M1 Max沒區(qū)別,就不貼圖了。
結(jié)果還是符合預期的,多核性能基本就是30w的5800U和70w的5800H的區(qū)別,20%左右。單核性能一模一樣,使用體驗流暢。跑分過程中鍵盤上方?jīng)]有明顯熱感,沒有可聞的風扇聲音。
GPU部分
GeekBench跑出來的圖形分有問題,3DMark沒有Mac端,GFXBench又連不上服務器。最后我只能選擇跑iPad端的3Dmark Wild Life來測試GPU性能。
結(jié)果跑分為8625,是M1 iPad Pro的1.71倍,基本符合核心數(shù)之比(1.75 : 1),略低于M1 Pro 16核GPU的9400+分,圖形性能介于RTX3050 - 3050Ti之間。
循環(huán)跑分穩(wěn)定度高達99.7%,雖然仍舊沒有可聞的風扇聲,但是鍵盤上方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整排的發(fā)燙。估計10核CPU 16核GPU的M1 Pro就是14寸散熱能承受的極限,再往上必定降頻。
此項iPhone 13 Pro帶散熱背夾的跑分為3039,考慮到LPDDR4的帶寬對核顯性能的限制,估計后年14核的A15 GPU(M2 Pro閹割版)能突破萬分大關。
磁盤速度
512GB的讀寫速度并沒有多少閹割,雖然遠遠達不到8T版本恐怖的7+GB/s讀寫,但也已遠遠超過了PCIE3.0*4 SSD的速度,打開日常應用基本都是秒開(包括Windows 11虛擬機)。
虛擬機性能
非常差,Windows ARM的轉(zhuǎn)譯性能要背大鍋。
安裝的是PD17.1 + Windows 11 ARM正式版,給了4個大核,在模擬環(huán)境運行X64軟件時只能達到1165G7一半的性能。想要流暢使用估計得M1 Pro滿血給6個大核,不過這個性能玩Galgame已經(jīng)足夠。
MacBook Pro 14寸和16寸怎么選
這次全新的MacBook Pro不管是14英寸還是16英寸,定位是完全一致的,除了在芯片方面有些許不同之外,其他基本都一致,沒有本質(zhì)上的差異,存儲方面也是16GB+512GB起步。
所以該如何選擇新款的MacBook Pro呢?主要的選購點就出現(xiàn)在芯片之上了。
這次蘋果總共發(fā)布了兩款芯片:M1 Pro和M1 Max,庫克也是和老黃學來了屠龍刀法,總共切除了5個版本的芯片,它們分別是:
M1 Pro有三個版本:
8核心CPU+14核心GPU;
10核心CPU+14核心GPU;
10核心CPU+16核心GPU。
M1 Max兩個版本:
10核心CPU+24核心GPU;
10核心CPU+32核心GPU。
從內(nèi)存帶寬、GPU核心、晶體管數(shù)量、以及最大支持內(nèi)存等方面來看,M1 Max的整體性能還是要高出M1 Pro一個小級別的,如果預算在M1 Max的范圍內(nèi),個人建議直接購買最頂配的10核心CPU+32核心GPU的M1 Max版本機型,從24核心GPU升級上來只需要1500元,性價比是很高的。
而M1 Pro這邊就略微有些摳門了,每一級別只有兩個核心的提升,尤其是中間那個版本極為不推薦,1500元只得到了兩個CPU核心,再升一級的話是2500元獲得兩個CPU核心+兩個GPU核心,相比之下10核心CPU+16核心GPU還是有那么一點性價比的,或者就直接購買最低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