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64是網絡上最常見的用于傳輸8Bit字節代碼的編碼方式之一,大家可以查看RFC2045~RFC2049,上面有MIME的詳細規范。Base64編碼可用于在HTTP環境下傳遞較長的標識信息。例如,在Java Persistence系統Hibernate中,就采用了Base64來將一個較長的唯一標識符(一般為128-bit的UUID)編碼為一個字符串,用作HTTP表單和HTTP GET URL中的參數。在其他應用程序中,也常常需要把二進制數據編碼為適合放在URL(包括隱藏表單域)中的形式。
此時,采用Base64編碼不僅比較簡短,同時也具有不可讀性,即所編碼的數據不會被人用肉眼所直接看到。
java的加密方式有很多中,現在給大家分享一個Base64加密的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package com.crypt; import sun.misc.BASE64Decoder; import sun.misc.BASE64Encoder; /** * BASE64加密解密 * @author YUANWEi */ public class BASE64 { /** * BASE64解密 * * @param key * @return * @throws 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byte [] decryptBASE64(String key)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 new BASE64Decoder()).decodeBuffer(key); } /** * BASE64加密 * * @param key * @return * @throws 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String encryptBASE64( byte [] key)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 new BASE64Encoder()).encodeBuffer(key); } } |
為什么要使用Base64加密呢?
Base64編碼的作用:由于某些系統中只能使用ASCII字符。Base64就是用來將非ASCII字符的數據轉換成ASCII字符的一種方法。它使用下面表中所使用的字符與編碼。
而且base64特別適合在http,mime協議下快速傳輸數據。
base64其實不是安全領域下的加密解密算法。雖然有時候經常看到所謂的base64加密解密。其實base64只能算是一個編碼算法,對數據內容進行編碼來適合傳輸。雖然base64編碼過后原文也變成不能看到的字符格式,但是這種方式很初級,很簡單。
Base64編碼方法要求把每三個8Bit的字節轉換為四個6Bit的字節,其中,轉換之后的這四個字節中每6個有效bit為是有效數據,空余的那兩個 bit用0補上成為一個字節。因此Base64所造成數據冗余不是很嚴重,Base64是當今比較流行的編碼方法,因為它編起來速度快而且簡單。
知識補充:
標準的Base64并不適合直接放在URL里傳輸,因為URL編碼器會把標準Base64中的“/”和“+”字符變為形如“%XX”的形式,而這些“%”號在存入數據庫時還需要再進行轉換,因為ANSI SQL中已將“%”號用作通配符。
為解決此問題,可采用一種用于URL的改進Base64編碼,它不在末尾填充'='號,并將標準Base64中的“+”和“/”分別改成了“*”和“-”,這樣就免去了在URL編解碼和數據庫存儲時所要作的轉換,避免了編碼信息長度在此過程中的增加,并統一了數據庫、表單等處對象標識符的格式。
另有一種用于正則表達式的改進Base64變種,它將“+”和“/”改成了“!”和“-”,因為“+”,“*”以及前面在IRCu中用到的“[”和“]”在正則表達式中都可能具有特殊含義。
此外還有一些變種,它們將“+/”改為“_-”或“._”(用作編程語言中的標識符名稱)或“.-”(用于XML中的Nmtoken)甚至“_:”(用于XML中的Name)。
Base64要求把每三個8Bit的字節轉換為四個6Bit的字節(3*8 = 4*6 = 24),然后把6Bit再添兩位高位0,組成四個8Bit的字節,也就是說,轉換后的字符串理論上將要比原來的長1/3。
以上就是關于Base64、Base64加密解密算法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進行加密解密的學習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