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用原型實例指定創建對象的種類,并通過拷貝這些原型創建新的對象。
類型:創建類模式
類圖:
原型模式主要用于對象的復制,它的核心是就是類圖中的原型類Prototype。Prototype類需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實現Cloneable接口。在java語言有一個Cloneable接口,它的作用只有一個,就是在運行時通知虛擬機可以安全地在實現了此接口的類上使用clone方法。在java虛擬機中,只有實現了這個接口的類才可以被拷貝,否則在運行時會拋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異常。
重寫Object類中的clone方法。Java中,所有類的父類都是Object類,Object類中有一個clone方法,作用是返回對象的一個拷貝,但是其作用域protected類型的,一般的類無法調用,因此,Prototype類需要將clone方法的作用域修改為public類型。
原型模式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模式,也非常容易理解,實現一個接口,重寫一個方法即完成了原型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原型模式很少單獨出現。經常與其他模式混用,他的原型類Prototype也常用抽象類來替代。
實現代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package PrototypePattern; public class PrototypeClass implements Cloneable{ @Override protected PrototypeClass clone(){ PrototypeClass prototypeClass = null ; try { prototypeClass = (PrototypeClass) super .clone();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prototypeClass; } } |
客戶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package PrototypePattern;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ototypeClass obj1 = new PrototypeClass(); PrototypeClass obj2 = obj1.clone(); System.out.println(obj1); System.out.println(obj2); } } |
原型模式的優點及適用場景
使用原型模式創建對象比直接new一個對象在性能上要好的多,因為Object類的clone方法是一個本地方法,它直接操作內存中的二進制流,特別是復制大對象時,性能的差別非常明顯。
使用原型模式的另一個好處是簡化對象的創建,使得創建對象就像我們在編輯文檔時的復制粘貼一樣簡單。
因為以上優點,所以在需要重復地創建相似對象時可以考慮使用原型模式。比如需要在一個循環體內創建對象,假如對象創建過程比較復雜或者循環次數很多的話,使用原型模式不但可以簡化創建過程,而且可以使系統的整體性能提高很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public class Prototype implements Cloneable { private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public Prototype clone(){ Prototype prototype = null ; try { prototype = (Prototype) super .clone(); prototype.list = (ArrayList) this .list.clone();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prototype; } } |
原型模式的注意事項:
- 構造函數不會被執行
- 淺拷貝和深拷貝
- clone和final的沖突
由于ArrayList不是基本類型,所以成員變量list,不會被拷貝,需要我們自己實現深拷貝,幸運的是java提供的大部分的容器類都實現了Cloneable接口。所以實現深拷貝并不是特別困難。
PS:深拷貝與淺拷貝問題中,會發生深拷貝的有java中的8中基本類型以及他們的封裝類型,另外還有String類型。其余的都是淺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