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向對象設計原則中,要求"要依賴于抽象,不要依賴于具體", 這句話有很多人搞不懂。在這里談談我自己的理解。首先看看以下代碼
1
2
3
4
5
6
|
class A{ public void swim(){ Dog dog = new Dog(); dog.move(); } } |
swim方法中定義了一個Dog的對象,那么無論哪個對象調用這個方法時,一定是"狗爬",swim和Dog的對象是緊耦合的關系,我們想換成鴨子是不可能。
假如代碼這樣換一下,我們定義一個動物的接口,接口定義一個move方法。
1
2
3
4
|
interface Animal { void move(); } |
讓狗和鴨子實現該接口,代碼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public class Dog implements Animal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ve(){ //狗爬 } } public class Duck implements Animal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ve(){ //八字步 } } |
class A代碼改成如下代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class A { private Animal animal; public A(Animal animal) { this .animal = animal; } public void swim(){ animal.move(); } } |
class A依賴于接口(抽象)Animal,和狗、鴨子(具體)沒有一點關系,當我們注入的對象是狗,則執行狗爬,當我們注入的對象是鴨子,則執行的是八字步。這就是“要依賴于抽象,不要依賴于具體”具體含義。這樣的好處是程序很好擴展,如果想使用青蛙游泳時,我只需要創建一個實現Animal接口的青蛙類,將青蛙的對象注入A類中,便可以執行青蛙的蛙泳了,A中的代碼完全閉合。
以上就是java設計模式理解依賴于抽象不依賴具體分析的詳細內容,更多關于java依賴抽象設計模式的資料請關注服務器之家其它相關文章!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guoyp2126/article/details/11164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