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servlet/jsp 項目中,如果涉及到系統(tǒng)任務(wù),例如在項目啟動階段要做一些數(shù)據(jù)初始化操作,這些操作有一個共同的特點(diǎn),只在項目啟動時進(jìn)行,以后都不再執(zhí)行,這里,容易想到web基礎(chǔ)中的三大組件( servlet、filter、listener )之一 listener ,這種情況下,一般定義一個 servletcontextlistener,然后就可以監(jiān)聽到項目啟動和銷毀,進(jìn)而做出相應(yīng)的數(shù)據(jù)初始化和銷毀操作,例如下面這樣:
1
2
3
4
5
6
7
8
9
10
|
public class mylistener implements servletcontext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sce) { //在這里做數(shù)據(jù)初始化操作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textdestroyed(servletcontextevent sce) { //在這里做數(shù)據(jù)備份操作 } } |
當(dāng)然,這是基礎(chǔ) web 項目的解決方案,如果使用了 spring boot,那么我們可以使用更為簡便的方式。spring boot 中針對系統(tǒng)啟動任務(wù)提供了兩種解決方案,分別是 commandlinerunner 和 applicationrunner,分別來看。
commandlinerunner
使用 commandlinerunner 時,首先自定義 mycommandlinerunner1 并且實(shí)現(xiàn) commandlinerunner 接口:
1
2
3
4
5
6
7
|
@component @order ( 100 ) public class mycommandlinerunner1 implements commandlinerun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 |
關(guān)于這段代碼,我做如下解釋:
1.首先通過 @compoent 注解將 mycommandlinerunner1 注冊為spring容器中的一個 bean。
2.添加 @order注解,表示這個啟動任務(wù)的執(zhí)行優(yōu)先級,因為在一個項目中,啟動任務(wù)可能有多個,所以需要有一個排序。@order 注解中,數(shù)字越小,優(yōu)先級越大,默認(rèn)情況下,優(yōu)先級的值為 integer.max_value,表示優(yōu)先級最低。
3.在 run 方法中,寫啟動任務(wù)的核心邏輯,當(dāng)項目啟動時,run方法會被自動執(zhí)行。
4.run 方法的參數(shù),來自于項目的啟動參數(shù),即項目入口類中,main方法的參數(shù)會被傳到這里。
此時啟動項目,run方法就會被執(zhí)行,至于參數(shù),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傳遞,如果是在 idea 中,可以通過如下方式來配置參數(shù):
另一種方式,則是將項目打包,在命令行中啟動項目,然后啟動時在命令行傳入?yún)?shù),如下:
java -jar devtools-0.0.1-snapshot.jar 三國演義 西游記
注意,這里參數(shù)傳遞時沒有key,直接寫value即可,執(zhí)行結(jié)果如下:
applicationrunner
applicationrunner 和 commandlinerunner 功能一致,用法也基本一致,唯一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對參數(shù)的處理上,applicationrunner 可以接收更多類型的參數(shù)(applicationrunner 除了可以接收 commandlinerunner 的參數(shù)之外,還可以接收 key/value形式的參數(shù))。
使用 applicationrunner ,自定義類實(shí)現(xiàn) applicationrunner 接口即可,組件注冊以及組件優(yōu)先級的配置都和 commandlinerunner 一致,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component @order ( 98 ) public class myapplicationrunner1 implements applicationrun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applicationarguments args) throws exception { list<string> nonoptionargs = args.getnonoptionargs(); system.out.println( "myapplicationrunner1>>>" +nonoptionargs); set<string> optionnames = args.getoptionnames(); for (string key : optionnames) { system.out.println( "myapplicationrunner1>>>" +key + ":" + args.getoptionvalues(key)); } string[] sourceargs = args.getsourceargs(); system.out.println( "myapplicationrunner1>>>" +arrays.tostring(sourceargs)); } } |
當(dāng)項目啟動時,這里的 run 方法就會被自動執(zhí)行,關(guān)于 run 方法的參數(shù) applicationarguments ,我說如下幾點(diǎn):
1.args.getnonoptionargs();可以用來獲取命令行中的無key參數(shù)(和commandlinerunner一樣)。
2.args.getoptionnames();可以用來獲取所有key/value形式的參數(shù)的key。
3.args.getoptionvalues(key));可以根據(jù)key獲取key/value 形式的參數(shù)的value。
4.args.getsourceargs(); 則表示獲取命令行中的所有參數(shù)。
applicationrunner 定義完成后,傳啟動參數(shù)也是兩種方式,參數(shù)類型也有兩種,第一種和 commandlinerunner 一致,第二種則是 --key=value 的形式,在 idea 中定義方式如下:
或者使用 如下啟動命令:
java -jar devtools-0.0.1-snapshot.jar 三國演義 西游記 --age=99
運(yùn)行結(jié)果如下:
總結(jié)
整體來說 ,這兩種的用法的差異不大 ,主要體現(xiàn)在對參數(shù)的處理上,小伙伴可以根據(jù)項目中的實(shí)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
原文鏈接:https://www.cnblogs.com/lenve/p/10709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