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個人的一些看法簡單的 談談static。
就java 工程師來說,static非常容易在面試的時候被問到。
言歸正傳,書面上說static是靜態的。其實我把它理解為“全局的”。什么叫全局的?全局的屬性,全局的方法,全局的代碼塊。
全局屬性,全局方法,比較好理解就是這個類所有的對象都共有的屬性和方法。因為是整個類共有的,所以可以通過聲明直接調用。我把它理解為“單例模式”的屬性和方法。所謂單例模式就是指這個類聲明的所有對象共享這些屬性和方法。一個對象對這個屬性進行了修改,所有對象再調這個屬性都是修改后的值了。
下面主要說一下static修飾的代碼塊,面試的一大考點就是static代碼塊是什么時候被加載的。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java虛擬機對類的加載過程。首先jvm會通過classloader將類的字節碼轉換成相應的class對象。其中classloader是雙親委托的方法來查找類文件的。
就是首先委托父類的classloader查找(父類也有父類就交由父類的父類查找以此類推,直到不再繼承別的classloader的類),如果查找不到再由自己來查找。如果自己也找不到就拋出異常。以上是準備工作,當這個類抽次被使用,我們會顯出石化這個類(如果有父類就先初始化他的父類),在初始化的過程中我們會處理static修飾的代碼。就是我們這里要說的static代碼塊。每個類知會初始化1次。(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方法 class.forname()中的第二個參數來控制是否初始化一個類)。
以下為網上找的一個經典的例子。
面試題目如下:請寫出程序執行完成之后的結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package extend; public class x { y y= new y();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 "tttt" ); } x(){ system.out.println( "x"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z(); } } class y{ y(){ system.out.println( "y" ); } } class z extends x{ y y= new y();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 "tt" ); } z(){ system.out.println( "z" ); } } |
先不告訴最后結果,我們先來分析下。一步一步推出結果。
- 1.首先分析一段程序的執行后的結果,我們得先找到程序的入口,然后才能著手分析。也就是main()方法。
- 2.我們發現main()方法在x類中,要執行main()方法,還得先將x類加載到內存中。
- 3.x類加載完成后,會做什么事情呢?別急,先來看看static的作用,不知道吧。告訴你:static就是在類被第一次加載的時候執行,以后就不再執行。
- 4.知道了static的作用,那么x類被加載,那么就會先執行x類的靜態屬性和靜態語句塊(static),執行先后順序看誰在前面就先執行誰。只在此時執行,以后都不會。
- 5.所以一個輸出結果為tttt,沒問題了吧。
- 6.x類的static語句塊執行完了,就該執行main()方法啦。
- 7.new z();此方法被執行。
- 8.既然new z();那么z類就要被加載。因為z類繼承x類。所以必須先加載x類才行。因為x類已經被加載。所以此時不用再加載x類了。z類加載好了就要執行z類的static語句塊
- 9.那么就會打印出tt了吧。
- 10.都加在完后就要實例化對象了。
- 11.實例化z之前,還得先實例化x對吧。因為子類的構造方法都會調用父類的構造方法。
- 12.那就先實例化x類吧。
- 13.執行x方法前還得先初始化對不。也就是獲取所有屬性。那么x類的屬性y就會獲取。
- 14.即x類的y y=new y();要被執行。也就是會打印y。
- 15.接著執行system.out.println("x");
- 16.然后就是執行z的構造方法
- 17.同樣先獲取z的屬性y y=new y();打印y。
- 18.再執行system.out.println("z");
整個過程就是這樣了。現在知道結果了吧:
tttt
tt
y
x
y
z
記住,面試有可能會標出一些語句的,讓你選擇這些語句的執行順序。不過只要知道原理,就沒什么難的了。
總結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謝謝大家對服務器之家的支持。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查看下面相關鏈接
原文鏈接:http://bbs.jfh.com/topic/2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