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這種算法,根據對象的存活周期的不同將內存劃分成幾塊,新生代和老年代,這樣就可以根據各個年代的特點采用最適當的收集算法。可以用抓重點的思路來理解這個算法。
新生代對象朝生夕死,對象數量多,只要重點掃描這個區域,那么就可以大大提高垃圾收集的效率。另外老年代對象存儲久,無需經常掃描老年代,避免掃描導致的開銷。
新生代
在新生代,每次垃圾收集器都發現有大批對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采用復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對象的復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收集;可以參看我之前寫的java垃圾回收之復制算法詳解
老年代
而老年代中因為對象存活率高、沒有額外空間對它進行分配擔保,就必須“標記-清除-壓縮”算法進行回收。參看java垃圾回收之標記壓縮算法詳解
新創建的對象被分配在新生代,如果對象經過幾次回收后仍然存活,那么就把這個對象劃分到老年代。
老年代區存放young區survivor滿后觸發minor gc后仍然存活的對象,當eden區滿后會將存活的對象放入survivor區域,如果survivor區存不下這些對象,gc收集器就會將這些對象直接存放到old區中,如果survivor區中的對象足夠老,也直接存放到old區中。如果old區滿了,將會觸發full gc回收整個堆內存。
永久代:(即方法區回收)
jvm的方法區,也被稱為永久代。在這里都是放著一些被虛擬機加載的類信息,靜態變量,常量等數據。這個區中的東西比老年代和新生代更不容易回收。
- 效率:復制算法>標記壓縮算法>標記清除算法(此處的效率只是簡單的對比時間復雜度,實際情況不一定如此)。
- 內存整齊度:復制算法=標記壓縮算法>標記清除算法。
- 內存利用率:標記壓縮算法=標記清除算法>復制算法。
更多java垃圾回收分代收集算法,建議查閱下深入理解jvm。
總結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謝謝大家對服務器之家的支持。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查看下面相關鏈接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linsongbin1/article/details/5167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