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優(yōu)化步驟是:
1.壓縮CSS和JS文件,并修改一部分插件,優(yōu)化頁面的載入進程
一般需要另外加載JS或者CSS的插件都會存在add_action(”wp_head”,”xxxx”)或者add_action(”wp_footer”,”xxxx”)這兩句代碼,目的是把自己的腳本或者樣式插入到主題的wp_head()和wp_footer()處,使插件可以正常工作(那些反映說插件激活了但看不到效果的人注意了,我觀察到相當一部分人所使用的主題不能正常加載插件的腳本,缺的就是這兩個函數(shù)了)。
下面轉(zhuǎn)回正題。我們需要優(yōu)化載入進程,也就是流量整形,把CSS文件移到head里(這點100%的插件都能做到,不用擔心),把JS文件放在頁面最后。我們可以把add_action(xxxx)這句刪掉,然后手工把所需的文件插入到主題模板里。
2.壓縮CSS和JS,縮短文件的加載時間
經(jīng)常用jQuery寫腳本的人應(yīng)該比較清楚,未壓縮版的jQuery庫(1.3.2)大小為120K左右,但min版的只有56K。因為jQuery庫min版經(jīng)過YUI Compressor壓縮,去除了代碼里的注釋、無用的空格和換行符。我們也可以用YUI來壓縮一下自己的腳本,壓縮率能達到30%~70%。由于軟件版的YUI安裝過程比較復雜,這里有個在線版。
而CSS的壓縮就比較簡單,就是去除換行符、空格和注釋,大家可以用在線工具壓縮一下。但主題的style.css頭部被注釋掉的主題信息不能刪掉,否則可能導致主題不正常。
對于CSS的壓縮,很多人用的PHP壓縮。編寫名為style.css.php的文件,內(nèi)容如下:
if ( extension_loaded('zlib') and !ini_get('zlib.output_compression') and ini_get('output_handler') != 'ob_gzhandler' and ((version_compare(phpversion(), '5.0', '>=') and ob_get_length() == false) or ob_get_length() === false) ) {
ob_start('ob_gzhandler');
}else{
ob_start();
}
//檢查是否含有Gzip相關(guān)模塊,有的話就采用Gzip傳輸,如果主機有Apache mod_deflate.c或其它等效模塊的話,可以不寫這段
@header("Cache-Control: public");
@header("Pragma: cache");
//緩存文件
$expiresOffset = 3600*24*365;
@header( "Vary: Accept-Encoding" );
@header( "Expires: " . gmdate( "D, d M Y H:i:s", time() + $expiresOffset ) . " GMT" );
//設(shè)置緩存時間
@header('Content-Type: text/css');//聲明文件類型
$cssdata = file_get_contents('style.css');//讀取style.css的內(nèi)容
$cssdata = preg_replace(array('/\s*([,;:\{\}])\s*/', '/[\t\n\r]/', '/\/\*.+?\*\//'), array('\\1', '',''), $cssdata);//清除注釋和換行符等
echo $cssdata;//輸出代碼
把這個文件放在主題文件夾里,并把主題CSS的加載代碼改為
<link rel="stylesheet" href="<?php bloginfo('stylesheet_directory'); ?>/style.css.php" type="text/css" media="all" />
</link>
當然JS文件也可以用PHP進行優(yōu)化,但由于通常情況下加載的JS文件比較多,我通過另一個文件來間接加載JS。建立一個名為js.php的文件,內(nèi)容如下:
if ( extension_loaded('zlib') and !ini_get('zlib.output_compression') and ini_get('output_handler') != 'ob_gzhandler' and ((version_compare(phpversion(), '5.0', '>=') and ob_get_length() == false) or ob_get_length() === false) ) {
ob_start('ob_gzhandler');
}else{
ob_start();
}
//同樣是Gzip壓縮的語句
$js_folder = "js/";//JS文件所在目錄,相對路徑
$js_src = urldecode( htmlspecialchars( $_GET['src'] ) );//獲取JS文件名
$js_file = $js_folder.$js_src;//JS文件位置
@header("Cache-Control: public");
@header("Pragma: cache");
//緩存文件
$expiresOffset = 3600*24*365;
@header( "Vary: Accept-Encoding" ); // Handle proxies
@header( "Expires: " . gmdate( "D, d M Y H:i:s", time() + $expiresOffset ) . " GMT" );
//設(shè)置緩存時間
@header('Content-Type: text/javascript; charset: UTF-8');//聲明文件類型
$jsdata = file_get_contents($js_file);
echo $jsdata;
//輸出內(nèi)容
把這個文件放在主題目錄下,在主題文件夾里建立一個JS文件夾,把所需的JS文件都放到這個文件夾里。改寫一下主題,用以下方式加載JS文件: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php bloginfo('stylesheet_directory'); ?>/js.php?src=library.js"></script>
如果你的主機有Apache mod_deflate.c模塊,基本上可以忽略上面的方法,因為只需要在.htaccess文件里加入以下代碼就可以實現(xiàn)全站Gzip傳輸了。而且壓縮率更高。
<ifmodule mod_deflate.c>
AddOutputFilterByType DEFLATE text/html text/css text/plain text/xml application/x-httpd-php application/x-javascript
</ifmodule>
3.整合CSS和JS文件
經(jīng)過上面一番折騰以后,其實頁面載入速度已經(jīng)快很多了,但速度是沒有止境的,我們追求更快。搞無可搞以后,只能從減少HTTP請求數(shù)下手了,這一步的目的盡量整合所有的CSS和JS。
整合CSS比較簡單,用各種主流瀏覽器測試幾個頁面,沒發(fā)現(xiàn)框架錯位現(xiàn)象,把相關(guān)的CSS里的代碼粘貼到style.css里,并把相關(guān)的CSS-image也復制到主題目錄下,修改一下CSS里的圖片路徑就行了。
JS的整合方法則復雜點,要搞清楚那些腳本需要在對象加載前加載,否則是無效的,并且要注意不同插件的JS沖突問題。
整合完CSS和JS后,重返第一步,把插件里加載腳本和樣式的語句刪掉。
后記
經(jīng)過優(yōu)化以后,通過我自己測試,博客速度有了很大提升。Yslow的評分從70多上升到90多,用Google的Pagespeed和Load Impact測試頁面載入時間,已經(jīng)從5s以上縮短到2~3s。
在Google宣布今后將把網(wǎng)站打開速度納入PR評分基準以后,我們應(yīng)該更加注重速度。另外從我的網(wǎng)站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里可以看出(絕對真實,但暫不公開),經(jīng)過優(yōu)化以后,我博客的跳出率降至優(yōu)化前的一半。無論我們做網(wǎng)站的目的是什么,要做一個好網(wǎng)站,從前那個著名的5s理論還是不能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