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i,是java native interface的簡稱,中文是“java本地調用”。通過這種技術可以做到以下兩點:
- java程序中的函數可以調用native語言寫的函數,native一般指的是c/c++編寫的函數。
- native程序中的函數可以調用java層的函數,也就是說在c/c++程序中可以調用java的函數。
本篇博客帶給童鞋們以下內容,學習內容來自(傳智播客),經由小巫總結整理:
- javah工具的用法
- 按照c/c++頭文件來編寫c/c++源文件
- 將c/c++源文件編譯成動態連接庫(dll)
- 在java程序中引入動態連接庫等知識
jni并不是什么特別神奇的東西,當初sun推出它的目的是為了屏蔽不同操作系統平臺的差異性,通過java語言來調用native語言的功能模塊,避免重復制作車輪,最主要是這兩個目的。
最簡單的java調用c/c++代碼,有以下步驟,童鞋們最好詳細閱讀,避免出現相應的錯誤:
- 首先在java類中聲明一個native的方法
- 使用javah命令生成native方法的聲明的c/c++頭文件
- 按照生成的c/c++頭文件來編寫c/c++源文件
- 將c/c++源文件編譯成動態鏈接庫(dll)
- 將dll文件加入到path環境變量下
- java類中加載dll,然后調用聲明方法
我們現在一步一步把整個流程熟悉一遍,在eclipse中創建一個java項目:
筆者創建了一個命為:testnativecode的項目,新建包名為com.wwj.nativecode,新建類為testnativecode
接著在testnativecode類當中聲明我們的本地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package com.wwj.nativecode; public class testnativecode { // 聲明本地方法 public native void sayhell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加載動態鏈接庫 // system.loadlibrary("nativecode"); // testnativecode nativecode = new testnativecode(); // nativecode.sayhello(); } } |
注釋掉的代碼后面很快會用到,暫時不用管。
我們聲明了本地方法之后,就可以用jdk中javah命令來為我們生成對應的頭文件,在命令可以敲入javah -help:
會顯示出javah命令的一些使用參數和意義。
找到我們java項目testnativecode的路徑:筆者這里是d:\workspace\testnativecode
我們進入bin目錄,就可以找到對應的字節碼文件:
我們用這個來生成我們所需要的.h文件:
格式為:javah 包名.文件名
生成成功后,我們可以在當前路徑下生成的.h文件:
以上的步驟已經很清楚的介紹如何使用javah命令生成native頭文件。受用編輯器打開頭文件,有以下代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 do not edit this file - it is machine generated */ #include <jni.h> /* header for class com_wwj_nativecode_testnativecode */ #ifndef _included_com_wwj_nativecode_testnativecode #define _included_com_wwj_nativecode_testnativecode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 * class: com_wwj_nativecode_testnativecode * method: sayhello * signature: ()v */ jniexport void jnicall java_com_wwj_nativecode_testnativecode_sayhello (jnienv *, jobject);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endif |
接著在visual studio中創建一個win32控制臺應用程序,取名為nativecode:
創建成功后,將我們生成的頭文件剪切到c++項目中,并在項目中引入:
新建源文件:source.cpp
根據頭文件來編寫源文件:
我們發現代碼中有錯,原因是我們沒有引入“jni.h"頭文件,jni.h頭文件是在我們的jdk目錄下,include文件夾下:
把jni.h復制到項目中去,運行項目發現如下錯誤:
1>------ 已啟動生成: 項目: nativecode, 配置: debug win32 ------
1> source.cpp
1>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visual studio 2012\projects\nativecode\nativecode\jni.h(45): fatal error c1083: 無法打開包括文件:“jni_md.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生成: 成功 0 個,失敗 1 個,最新 0 個,跳過 0 個 ==========
還是缺少頭文件了,jni_md.h也是在jdk中:
同樣把它添加到項目中去:
現在代碼已經沒有錯誤提示了,運行成功之后會生成我們需要的dll文件,在對應的debug目錄下可以找到:
接著把這個動態庫添加到path環境變量中去,筆者的路徑為(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visual studio 2012\projects\nativecode\debug):
最后在eclipse中使用java調用我們的native代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package com.wwj.nativecode; public class testnativecode { // 聲明本地方法 public native void sayhell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加載動態鏈接庫 system.loadlibrary( "nativecode" ); testnativecode nativecode = new testnativecode(); nativecode.sayhello(); } } |
運行java項目,如果聲明了環境變量之后,沒有重啟eclipse會報這樣的錯:
這時我們重啟一下eclipse讓環境變量生效即可。
但最后調用的時候出現了這個錯誤,小巫暫未解決:
望路過的大神,給你解決方案,動態庫是加載成功了,但調用方法是時候出現錯誤了。
很抱歉隔了這么久才來更新這篇博客,小巫之前的這個錯誤已經解決掉了,為什么會出現鏈接錯誤呢,主要還是鏈接庫的問題。
我們創建的vs項目,是win32的平臺,而小巫的操作系統是64位的,所以我在eclipse加載鏈接庫的時候會報錯。那么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需要配置vs編譯的平臺,我們需要配置為x64位。
配置完之后,重新編譯運行,在項目根目錄會生成x64的目錄
然后我們把使用x64平臺生成的動態鏈接庫配置到環境變量中去:
我的路徑是: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visual studio 2012\projects\nativecode\x64\debug
接著我們重啟eclipse,運行我們的測試項目,這個時候就沒有錯誤了。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服務器之家。
原文鏈接:http://blog.csdn.net/wwj_748/article/details/28136061